-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仲生与现代主义绘画发展
李仲生与现代主义绘画发展
摘#8195;要:李仲生是中国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无论在大陆还是迁移台湾之后,他兼重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开拓了现代主义绘画在台湾的新局面。 上个世纪中期,他在现代艺术方面所做的实验性尝试,对后来大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李仲生;现代绘画创作;中国艺术史;台湾美术
一.李仲生的生平与教育经历
李仲生(1912-1984)广东韶关仁化县人,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李友仁是法律学者,擅长书画,书法习王羲之,山水宗米芾。在父亲的文化熏陶下,李仲生从小喜爱画画。小学毕业后,李仲生进入励群中学读书,这是一座天主教教会学校。他在学校期间乐于写生创作,回家来便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家庭的文化氛围和自身的勤奋不辍给李仲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书画基础,他在艺术上的天赋也渐渐的显露出来。在堂兄李惠生的建议下,1927年,李仲生进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系统学习西画,师从司徒槐、丘代明,两先生均从法国巴黎美术学校毕业,偏向学院派的创作风格。李仲生打下了良好的写实素描的基础,即使后期现代主义作品中依然充满抽象主义的意味,始终未曾脱离与坚实的造型基础的联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主要是在上海展开的,画坛革新意识逐渐成熟。所以,未及毕业,李仲生便奔赴了当时较能吸收新思潮的上海,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设绘画研究所学习。在上海时加入了现代艺术的美术团体“决澜社”。1932年春天,他参加了“决澜社”在上海金神父路中华学艺社举办的第一届画展,之后便东渡日本。
在日期间,李仲生进入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西画科学习,当时系中教授有三本丰市、中村研一等。1933年春天, 李仲生偶然在东京神田区看见“东京前卫美术研究所”招牌,由东乡青儿、峰岸义一、阿部金刚及藤田嗣四等人主持,便立刻报名进入这家研究所夜间部, 参与日本前卫绘画活动,从此踏上了前卫艺术的路途。该研究所的特点是对研究生的作品做直接实际的指导, 主要是对前卫美术的基本概念作指导, 尤其注重作品的独创性, 极力排斥表面的形式模仿。他自己也??经说东京前卫洋画研究所对自己艺术思想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时,日本与欧洲经常举行艺术交流画展,所以,在日留学期间,李仲生接触到了不少前卫艺术大师的作品。1934年,他参加了日本前卫美术团体“黑色洋画会”并参加其团体展。同年,与留日的赵兽、梁锡鸿、李东平等成立“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以声援中国艺坛。
抗战开始后,李仲生回到广州,到政府军队任职,但他一直未丢开教育和画画。1942年起,他应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聘请,执教于国立艺专西画系,也曾于杭州艺专及广州艺专任教,传播抽象主义(起于1910年)和超现实主义(起于1920年)的艺术思潮。1945年,李仲生参加重庆现代绘画联展,当时的参展者有林风眠、赵无极、庞熏琴、倪贻德、关良、丁衍庸、李可染等。
1949年,李仲生赴台湾,先后在台北、彰化两地的台北第二女中、员林家职学校、政治干部学校和彰化女中任教,并曾兼任教育部美育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1951年,他与朱德群、赵春翔、林圣扬、刘狮等人举办了“现代绘画联展”,揭开战后台湾现代绘画的大幕。同年,在台北开设“秋人画室”,这是他花费心血最多,成就最大的事业。以此为基地,他开始以完全个人化的自由交流手段传道授业,开辟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新空间。
1979年11月,李仲生在台北举行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个展。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李仲生的作品是丰富而多样的,涉及油画、水彩、综合材料多个方面。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的传播者、教育者来说,他又是执着的。为不让学生受自己的作品风格影响,他几乎不参加展览、自己也不办展览,这需要怎样一种情怀?1984年因病入台中荣总医院。弥留时,当问及“有没有亲人在大陆,可代为寻找传达消息”时,“李仲生眼神一动,潸然泪下,没有答话,也无人知晓,然后便眼光迟滞,不再有任何反应,陷入昏迷状态”。7月21日,李仲生在台湾病逝,享年73岁。
纵观其一生,李仲生是幸运的,因为他始终坚持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初衷,并且为之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是不幸的,在人生最后的眼泪中包含了太多的酸楚与悲伤,或许有着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坎坷机遇的感叹,都好像《乡愁》中演绎的绵长情意。
二.李仲生与“决澜社”
20世纪以来,欧洲的艺坛突现新兴的气象,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风格林立,无不冲击着陈腐的中国艺坛。中国艺术界对现代艺术大潮做出了相对的回应,现代主义绘画的萌芽在中国出现了。
当时留学欧洲和日本的年轻艺术家, 几乎都多多少少有着现代艺术的倾向。1931年,偏好现代主义的画家倪贻德、庞薰琴、陈澄波、周多、曾志良在上海组成“决澜社”。1932年又有梁白波、王济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