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辣条营销方案
辣条食品行业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传统大鳄、小鳄以及他们跟随者的纷纷下滑,一片哀嚎,说了好几回了,咱就不再提人家名字了。
另一方面是一些有创新型的产品,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市场上站住,快速获取市场份额,成为了一代网红。
餐饮界的麻辣小龙虾,大上海魔性的“咸蛋黄肉松青团”,当然最火的则是辣条,开了挂一样,从“垃圾产品”的光荣代表迅速蹿成了“食品界第一网红”。其它还有蜂窝煤蛋糕、创意料理糯米蛋,那脑洞开的,辣心辣眼睛。
他们凭什么会“红”,我们能不能也这么“红”呢?接下来,笔者就开撕一把,看您有没有可能也做个爆款的网红产品。
这不得不提的一家企业,那就是卫龙。
他们家2015年才上线的天猫店面,在淘宝的自然搜索率达到了40%到50%,微博日互动话题最高达到10几万。打开卫龙的旗舰店,近百个单品中,动辄就是几十万的销量,几万条的互动评论,让那些花了很多钱买坑位、做直通车、聚划算,却销量不尽如人意的品牌各种羡慕嫉妒恨。
在“第一食品网红”的带动下,辣条品类据称也做到了500亿的市场规模,光“大河南”每年的产值就达到300亿。
而就在不远的2014年底,由于受到**、国家整治等影响,辣条“行业”还一片狼藉呢,整个行业从2000多家厂家,倒闭和被整治仅剩500多家,市场也供大于求,惨淡无比。
至于卫龙带领辣条产业“咸鱼跃龙门”的故事,看官们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和段子齐飞,不亦乐乎,比咱这儿讲的有意思多了。笔者这里就来撕一下,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网红产品,看官们也可以检核下自己手里的产品,有没有成为“网红”的潜质。
关键词一:脑洞
这一年多来,该企业走红的过程,就是一路脑洞大开的过程。从最初为辣条洗白,到与暴走漫画的合作,微博段子手的炒作,天猫网站的发货事件,网络上的恶搞系列视频,苹果风,再到“国际奢侈品”。
企业秉承着不辣瞎眼不罢休的无厘头精神,与网上年轻人愉快的玩耍着,受众也一再被吸引,主动参与到辣条的口碑传播中,根本停不下来。
无脑洞,不网红,在这个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代,不搞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关键词二:“认知基础”
对于8590后而言,辣条伴随着几乎所有人的记忆,认知强大接受度高。
辣条不单单是美味零食,还有他们童年的记忆、校园的时光、儿时小伙伴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管教,这个认知基础被唤醒,就容易迸发出强大的市场能量。
由于辣条“不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多数人在童年时候吃辣条是被遭到压抑的,而这种压抑会随着自己独立和辣条本身形象的提升得到释放,再次转化为市场的能量。
第三个关键词叫“混搭”
首先是产品属性上的混搭。辣条在口味上的混搭创新是在原来辣中加入了甜味,使得辣条的味觉层次丰富起来了。另一个网红食品——咸蛋黄肉松青团,则是一改传统青团的小清新,而是把重口味混搭进了青团。
这种手法在以往营销中也经常应用,电脑混搭进了手机成了苹果,维生素混搭进了糖果成了雅客V9,只不过要做个网红,现在要求你的混搭必须更出位。
然后是形象上的混搭:苹果是令很多人景仰的,但如果你是手机品牌,各方面模仿苹果,即便你已经做到声称“东半球最好”,还是摆脱不了“山寨货”嫌疑。但如果你是个休闲零食,各方面模仿苹果,就会让人眼前一亮。
选好模仿对象很重要,以前人们讲究“食品就有个食品的样子,衣服有衣服的样子,电器有电器的样子”,而网红的思维恰恰相反,不想做厨子的司机不是好裁缝,各种混搭玩的不亦乐乎。
第四个关键词叫“推手”
卫龙蹿红,暴走漫画和微博段子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包辣条压压惊”,“来包辣条静静”、“怒吃十包辣条”等网络流行语皆是来自这些推手,他们不但是内容制造者,而且也是推广的枢纽。
暴走漫画为该企业辣条创造的“蠢贱形象”与夸张的“自傲”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点,成为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谈资。其创意的主线则是把辣条的普通跟消费体验的夸张形成对比,形成戏剧性,引起8090后的情感共鸣。
好,列位看官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不想和老苗说话,并向他扔上一堆辣条”的冲动呢?
除了流行语,还有各种奇葩炒作,也离不开这些推手。旗舰店被黑事件“耍”了无数人,形象上的“苹果风”让人惊艳,外教吃辣条、“国际奢侈品”给互联网添加了很多谈资。
而近几十年,生产企业自己开始品牌运营,并导入了成熟的品牌管理制,裁判下场踢球的畸形状况成了常态,企业跟服务方成了“互骂**” 的“甲方乙方”。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词:渠道黑洞
渠道黑洞,就是指那些收取各种费用或攫取利润,但不提供渠道核心价值的渠道商或者零售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大型超市都属于渠道黑洞;
对于缺乏推广能力的小企业而言,一些只负责配送,但却拿着经销利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