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学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精神》

《国学精神》 主讲人: 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主任 时间:2011年12月9日 15:00-17:00 地点:川师美术学院A109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商、周时有名目繁多的典礼,素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称,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秦始皇焚书后,《礼》已不传,只有高堂生能背诵],汉代只剩《仪礼》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丧服》一篇其下又有“传”,相传是孔子门人子夏所作。汉代初只称为《礼》,为礼的经,又称“士礼”。礼学家彭林先生分析说:“一般认为,高堂生把《仪礼》传给萧奋,萧奋传给孟卿,孟卿传给后苍,后苍传给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普,这就是汉代的《礼》学的所谓五传弟子。但是,《史记·儒林传》所记,在萧奋之前还有徐氏,萧奋之《礼》当得自徐氏,徐氏与高堂生的关系不详。”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今文经只有十七篇。比古文经少三十九篇。《仪礼》与《周礼》、《礼记》,并称“三礼”。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 《春秋》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型训诂之学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诏令奏议类史钞类时令类目录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卷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卷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卷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卷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卷   6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100卷   7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59卷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卷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卷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卷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卷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卷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卷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