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必修3 第5章 第23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大气中 CO2 的来源: (1)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 产者和分解者。 5.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 CO2 浓度增高,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典例】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 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 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_________ 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 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 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 kJ,其中有 1.3×109 kJ 的能量传 递给 B 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则 A 种群的能 量至少是____________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各营养 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能,因而能量流动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如果大气层中的 CO2 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效应。减 缓此效应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通过食物链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由图可知,若E的能量中1.3×109 kJ传递给B,则E的能量中4.5×109 kJ传递给D和C,又因为E到A的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至少得到的是4.5×109×10%×10%=4.5×107(kJ)。物质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1)CO2 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捕食 线粒体 分解者的分解(或分解者的 呼吸) (3)4.5×107 (4)能量流动 热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或单向逐级递减) (5)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 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 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 CO2 的排放量 【举一反三 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 该图可以说明( ) ①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 ②A 与 B 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③图中的生理过程②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④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从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 A 是生产者,B、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A、D,过程①主要是 指光合作用,过程②③是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进行。 [答案]A 【举一反三 5】(2013 年江苏)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 实验研究。6 月 5 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 300 条 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 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 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实验持续 2 个月,期间检测 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 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 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 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 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 而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28.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0.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24.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27.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2.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23.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5.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6.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7.doc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00038.doc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结构.ppt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必修3 第4章 第34节 群落结构和演替.ppt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选修1 专题12 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微生物培养与应用.ppt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选修1 专题3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NA和蛋白质技术.ppt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选修3 专题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ppt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检测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doc
-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选修1 专题4 酶研究与应用.ppt
- 2015集建材生产销售装饰设计施工智能新风于一体多元化公司集团行政管理制度手册.doc
- 2015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2章 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和规律.doc
- 2015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6章 课时4 电解池金属电化学腐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