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崎病课件_1

川崎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风湿免疫科 俞海国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 概述 该病于1967年由日本的Dr Tomisacu Kawasaki (川崎富作医生) 用日文首先报道(1974年用英文首次报告了50个病例),因此国际上称之为川崎病。 流行病学 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多。 90年日本有川崎病10万例,79、82、86年三次流行。 美国所见病例中以日本裔较多。 90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病人中本病占67例,风湿热27例,显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 感染学说:感染因子中以溶血性链球菌,EB病毒,反转录病毒研究较多。 变态反应学说:宿主对感染原的一种异常反应.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抗原刺激机体引起变态反应。 药物(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水杨酸类、苯巴比妥类)、食物及其它。但尚未证实。 病因及发病机制 超抗原学说: 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红斑毒素,中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 热休克蛋白65:分子模拟学说 病理分期 Ⅰ期:约1-9天,小动脉周围炎,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静脉受到侵犯。心包心肌间质及心内膜炎症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Ⅱ期:约12-25天,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血管内皮水肿,血管壁平滑肌层及外膜炎症细胞浸润。弹力纤维和基层断裂,可行成血栓和动脉瘤 病理分期 Ⅲ期:约28-31天,动脉炎症渐消失,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明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明显阻塞。 Ⅳ期:数月-数年,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疤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再通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 皮疹 口腔粘膜改变 双眼球结膜充血 肢端改变 颈部淋巴结肿大 (七)心血管表现 心脏及冠脉受累多在病程1~6周,小于6个月或大于9岁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冠脉损害,冠脉损害多在病程第2~4周,也可见于疾病恢复期 冠脉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 其他部位动脉病变: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动脉或腋动脉 冠状动脉主干内径 ~2岁:2.5cm,~5岁3.0cm;5岁4.0cm 大于上述标准或一段血管内径超过邻近血管内径1.5倍以及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即提示冠状动脉扩张。 内径大于8mm为巨大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脉病变的最精确方法 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 1)1岁以内男孩 2)发热持续2周以上或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又发热。 3)ESR增快,达100mm/h,或持续增快达4周 4)血细胞比容0.35,WBC12×10e9/l.,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e9/l. 5)血清白蛋白30g/l,CRP3+,TNF-a明显升高。 其他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腹痛、呕吐、黄疸、胆囊积液或结石、麻痹性肠梗阻,转氨酶增高; 泌尿系统:无菌性脓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肉眼血尿 呼吸系统:咳嗽、间质性肺炎 神经系统:无菌性脑膜炎、面瘫、惊厥、易激惹 关节痛及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二)免疫学及细胞因子 IgG、IgM等免疫球蛋白均可升高、总补体或C3正常或升高 TH2类细胞因子IL-6、TNF升高 实验室检查 (四)心脏二维超声 急性期心包积液,左室扩大,瓣膜返流 冠状动脉扩张,狭窄。 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 实验室检查 (五)冠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败血症 猩红热 麻疹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咽结合膜热 化脓性淋巴结炎 EB病毒感染 川崎病治疗—阿司匹林联合丙球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1~2g/kg, 8~12hr 注完,在发病10天内使用 阿司匹林 30 ~50mg/kg/d, 热退后3天渐减为3 ~ 5mg /kg/d,持续 6 ~ 8周,冠状动脉损害者应延 长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不宜单独使用 -- 抗血小板聚集 潘生丁(dipyridamole) 每日3 ~ 5mg/kg -- 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 丙球无反应性川崎病 定义 首次使用静脉丙球36小时后病人持续发热(38℃)退热2~7 d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 发生率:约为10-20% 丙球无反应KD的治疗 追加1次IVIG,2g/kg 激素联合阿司匹林 中性粒细胞弹性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 KD预后 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未经治疗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