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态度与教师角色交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事态度与教师角色交融

叙事态度与教师角色交融   〔关键词〕叙事态度;教师角色;交融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都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都强调了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但它们提倡的似乎都是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渴望被尊重、被关注,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创造。我读了台湾心理学家吴熙娟老师的《叙事治疗》中“咨询师的角色和态度”这一节后,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于是我尝试着把她对咨询师的角色和态度的要求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放空   “放空就是叙事咨询师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很多时候教师对待学生也要放空,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放空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以“专家”的姿态自居,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有一天吃午饭时,儿子对我说:“唉!我最近真的很困惑。我发现有一题高考题的答案好像有问题,我想去问数学老师,可又不想去问。”我说:“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我每次问数学老师题目,他总是说,其实这题很简单!好像我很笨似的……”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遗憾,曾经我的学生也向我反映过这个问题,说:“我们去问某某老师问题,他总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呀?’所以我们后来再也不想去问问题了。”   这就是“专家”的态度,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很简单,别人不懂是肤浅、无知。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还有一种教师,对学生态度特别和蔼,对学生有求必应,只要有学生来问,无论自己多么疲劳,都会仔细地给学生讲解,唯恐讲得不明白。因为他们是“专家”,“专家”怎么会有不知道的东西呢?“专家”怎么会讲解不清呢?大有“普度众生”之苦心!   其实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应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适当点拨,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2.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能够好奇地???话   曾有个初二的男生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早读课上一个同学突然呕吐。他赶紧拿起教室的扫帚和簸箕到教室外面弄了些泥土回来,迅速地把那些呕吐物清扫干净,然后把它们送到楼下去。可在他进教室时班主任已经来了,由于匆忙,他没有报告就回到了座位。班主任误会了他,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赶出教室并打了他两个嘴巴。后来这个男生每当想起这件事,心里都充满恐惧,并感到胸闷,得赶紧去找别人玩或看电视什么的,来转移注意力。有时候在大街上看到那个班主任,还会吓得赶紧跑远一点或找地方躲起来。   这个个案给我的印象深刻,个案中的男孩本是个品质优秀的学生,但是他的心口却被敬爱的班主任亲手烙上了一个又深又大的疤痕,时不时还会发炎,长达三年之久。个案中的班主任简单粗暴,他对学生的看法“先入为主”,也许他认为那个男生一向就是个不守纪律的学生,也许他认为打了上课铃没有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就是坏学生,但是我想,如果这个班主任当时能够好奇一下,那么这段历史是不是就会重写?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男孩的委屈、泪水和恐惧?是不是就不会有学生们对那个班主任的愤怒和鄙视?   3.不贴概念化的“标签”,看到学生的独特性   一个教师总能说出一个班级好生有哪些,差生有哪些,久而久之,好生越来越好,差生越来越差,其实这完全是标签的作用。   在心理辅导中有这样一个原理:按照你期待的样子跟他相处,他就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特别是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千万不可用早已贴好的标签去分别对待、处理学生,那样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要相信人都是多元的,一个优缺点并存的孩子才是真实、自然的个体。   二、合作   新课标早已提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不用俯首帖耳,而是学习上的伙伴关系,这与叙事的态度不谋而合。   1.不指导、不控制,学做共享和互动的陪伴者   在语文课上,以前我以讲授为主,当我学了叙事态度以后,上课轻松极了。我只需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是什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从词语、句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提问。时间久了,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章分析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文章写作的能力。   当我给学生上心理游戏课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指导者,还要控制全局,我觉得很累,学生们也不太放得开。后来我加入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共享游戏的快乐,他们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笑得非常开心,非常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滋养的关系   前不久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