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岗村“三个一”精神
小岗村“三个一”精神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搞起了“大包干”,从此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闪亮登场。那么,小岗村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展演变的原因和动力又是什么?通过对小岗村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可知,这一切都可以用“三个一”精神加以概括。
一、一步登天
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大包干”前隶属于梨园公社,当时只是一个仅有20户人家115人的生产队。合作化前小岗是个小小自然村,人口175人共34户,耕种约1100亩土地。正常年景小岗的粮食总产在18-19万斤,好的年成可达20多万斤,小岗人过着小康生活,对国家的贡献不言而喻。
1955年凤阳县大办“初级社”时,小岗人由于“思想落后”而坚持不入社。1956年,在“办社”大潮裹挟各行政命令的干预之下,被逼无奈,小岗村越过初级社直接进入了“高级社”,成立了小岗生产队。由于没有像别的村那样,先进入“初级社”再升格为“高级社”,从而在群众中获得了“一步跨进了天堂”的“美誉”。
“天堂”或许就是意味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从跨进“天堂”的第二年直到大包干产生的23年时间里,小岗生产队再也没有向国家交售一粒粮食,而是年年吃国家救助粮。
1957年“反右派”反到了小岗生产队,在讨论“社会主义优越性”时,谁要敢说个“不”字便被立即戴上“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大帽子”。从此,小岗便没人敢说话了,上面叫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就是从这年冬天开始,小岗队开始吃起了国家的救助。1958年“五风” (浮夸风、共产风、命令风、特殊风、瞎指挥风)越刮越猛,生产上的瞎指挥越来越厉害,小岗不计成本造就的“十里芋峰岭,五里菜花香,千亩水稻方”不仅劳而无功,而且成了“十里芋峰岭变成大草荒,五里油菜地未收半土缸,千亩水稻方没收多少粮”。加上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到了1960年,小岗队只剩下10户人家共39人、一头半耕牛、100多亩耕地,饿死60人,死绝6户,76人背井离乡讨荒要饭寻找活路。
从1966到1976年计11个年头,县、区、社、大队先后共派出38人次“工宣队”到小岗做“工宣工作”,其中有一年,仅有20户人家的小岗队竟入驻工宣队员18人,几???家家进驻“工宣队”。
工宣传队不问生产,只抓“阶级斗争”、割“资本主义尾巴”。社员严金昌只因在家前屋后种了三分地生姜、二分地辣椒、二十棵柿子树,喂了2头肥猪,险些被戴上“暴发分子”的帽子。用小岗人的话说,“工宣队”还“挑起群众斗群众”,搞得队干部像走马灯一样更换。在全队17个男劳力中,有15人先后当过生产队长或副队长,小岗队20户人家户户都有人当过生产队干部,“算盘响换队长”成了小岗人的口头禅。
二、一鸣惊人
回忆往事,小岗人至今感叹:“人心斗散了,土地斗荒了,粮食斗少了,社员斗穷了,集体斗空了。”小岗成了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
从高级社到大包干之前,国家给小岗队贷款156332.28元、无偿投资2425元。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里,小岗人共吃国家供应粮22.8万斤(占这13年粮食总产的65%和集体分配口粮的79%),国家拔给生救款1.5万多元(占工分总值的54%)、种粮6.5斤多。
无奈之下,1977年底小岗人搞起“分田到组”。一开始,将全队分成两个组,每个组又分成两个小组,继而又四分为八。由于人心散了,即便20户人家分成八个级,也还是“干不到一块去”,组员之间仍然矛盾重重,生产效率依旧十分低下。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队18户户主(另有两户外出)秘密召开会议,横下一条心,签下生死契约搞起了名扬中外的“大包干”。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大包干”可以说是“一鸣惊人”!
县领导知情后予以默认,市领导了解后同意其试行一年,省委书记得知后表示可以试行三年。
仅过一年,1979年大包干即初见成效:全队产粮13.2万斤,相当于1966~1970年5年的总和。小岗人自1956年算起,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2.5万斤,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留有储备粮1000多斤、公积金15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小岗村人终于靠自己解决了温饱问题。
大包干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民从生产发展中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利润为零。一时间,“增产不增收”、“种田不赚钱”成了农民的口头禅。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大包干所间接带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大包干机制自身陷入了困境。说到底,是市场用那只“看不见的手”拿走了农业生产领域产出的全部剩余。
三、一以贯之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无法进行农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4绝对值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QGDW 11651.13-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3部分:穿墙套管.pdf VIP
- 电子商务客服教案课程.doc VIP
- 客服培训课程小游戏.pptx
- QGDW 11651.12—2017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2部分:母线及绝缘子.pdf VIP
-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分析-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
- 分散式风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定价策略与渠道价格管理8.doc VIP
-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37页PPT.pptx VIP
- QGDW 11651.10-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0部分:干式电抗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