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听可乐傲慢与偏见
一听可乐傲慢与偏见
5月2日晚,在媒体、消费者、行业专家的连番质疑下,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宣布:用最新出厂的产品换回2012年2月4日到2月8日期间生产的所有可口可乐,并将换回的产品以及库存的同批次产品进行销毁。
“泄氯门”爆发后,可口可乐(山西)公司不断改变口风,其具体行动也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让姿态,但骨子里难以改变的傲慢态度使笼罩在这家饮料巨头周围的迷雾并未就此飘散。
“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要删除那几天的生产记录?为什么主要证人会被‘带薪休假’?这一切的背后,可口可乐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欲盖弥彰?我们仍期望他们给出一个正面的回答。”5月2日,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董金狮对媒体说。
对此问题,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华伟仅轻描淡写地回复称,在山西省质监局调查期间,该公司已根据质监局的调查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也安排了调查人员与相关同事面谈,公司坚持严格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不良行为从不姑息。
迷雾重重
可口可乐“泄氯门”最早可追溯到今年2月。当时有可口可乐内部员工举报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因管道改造,误将余氯混入9个批次共计121058箱可口可乐中,其中流入市场76391箱。
4月28日晚,山西省质监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就此前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的问题,山西质监局于4月19日组成调查组,通过现场检查、抽检样品、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但令人吃惊的是,山西省质监局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到2月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以带薪休假为由缺席调查。
2月4日到2月8日期间山西可口可乐工厂内到底发生了什么?除余氯混入可乐产品外,是否还发生了其他事故?关键证人在“被休假”后是否会被辞退或作内部惩罚?
“我不知道可口可乐是否在掩盖证据,以电脑维修为由删除生产记录真的很说不过去。可口可乐公司现在的做法真???有失一家跨国企业的风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董金狮对媒体表示。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公司先后发布的声明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在4月17日发给媒体的第一份声明中,可口可乐公司称“产品含氯系误传”;但在5月1日的声明中又改口称“确认2012年2月4日到8日期间生产的9个批次产品中含极其微量的余氯”。
对于为何前后表述不一,刘华伟解释称,之前的声明是针对“消毒液混入产品”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一说,后经过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确认工厂确实于2月3日在实施节水项目相关管道改造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可口可乐公司发表的两次声明之间的4月19日,山西省质监局副局长刘军带队该局食品处、监督处、执法处、宣传处和稽查分局、高新区质监局、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院等部门赶赴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展开现场检查。外界普遍质疑,如果没有山西省质监局的调查介入,可口可乐是否会承认已流入市场的部分产品含氯。
谁说合格
刘华伟向媒体表示,虽然确认有余氯混入可口可乐,但是该生产辅助用水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非所谓的消毒液。而且经过多次内部检测以及政府组织的专家组论证都表明,那批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可口可乐的“硬气”来于官方的检测结果,据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可口可乐2月4日到8日期间的9个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9个批次产品的游离余氯含量均低于国标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中对余氯0.005mg/L的限量值标准。
不过,董金狮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可口可乐说他们的产品是合格的,那是因为我国对饮料的余氯含量没有做过规定,可口可乐现在检测的依据是套用纯净水的标准,但纯净水的标准是否就可以等同于可口可乐的标准?没有依据,所以现在说不清。”
据董金狮介绍,余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体呼吸道、胃黏膜神经系统均有刺激,过多摄入氯气会中毒死亡。同时过量的氯气在水中会不断发生混杂反应,产生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很多会有致癌作用。“它们的含量非常微小,单罐检测的话,以我们现在的方法根本测不出来,只有用成吨的量去检测才会发现。但即使是微量,对人体的危害却会是长期、隐性的聚积。”
5月2日,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梁宝爱向媒体表示,本身饮料含氯就没有相关标准,“专家认定是说小于纯净水的指标,但从来没有说过产品合格不合格。”
“可口可乐的余氯事态发展一波三折,开始先是否认的,后来因为质监局的调查才承认,承认后又犹抱琵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