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俄军事航空运输中坚
苏俄军事航空运输中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军用运输机在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中,皆有突出表现,如驼峰空运、诺曼底登陆、柏林空运、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正因为如此,二战之后处在铁幕两边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在积极研发、使用大中型的军用运输机。
研制情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率先研制出四发中型运输机。之后又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该机最大载重量为80吨,可以运送T-62主战坦克、“飞毛腿”中短程弹道导弹等重型武器装备。不过,这两种飞机也存在许多不足。安-12尽管到1973年停产时已在苏军装备了数百架,但运送伞兵战车的数量太少,突击能力不足。而安-22的经济性、安全性较差,发动机功率不足,维护不便。在运输能力的搭配上,由于安-22太大、安-12略小,需要在两者之间投入使用一种类似于美国C-141的大型运输机。另外,因安-12与安-22均以涡桨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飞行速度较慢,苏军需要飞行速度更快的大型运输机。更关键的是,当时正值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得到空前发展,对外军事干预的野心增加。军事思想发生很大变化更加追求兵力的远程、快速投放。
1966年,苏联政府正式要求为苏联空军军事运输司令部和苏联国内航空总局研制一种四发喷气式运输机,用以取代安-12。主要技战术要求:载货40吨时可飞行5000公里,所需飞行时间不超过6小时;能够在未铺筑的短跑道上起降;能够在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北极圈附近和远东地区使用;后勤保障应比安-12大大简化等。
苏联时期,苏维埃政府有数家飞机设计局负责大型飞机的研制。其中,图波列夫设计局(现称图波列夫股份公司)重在战略轰炸机、大型客机,安东诺夫设计局(今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主要是军用运输机和小型客机,伊留辛设计局(现称伊留辛航空联合体股份公司)负责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客机。由于其他设计局当时都有各自的重要设计工作,苏联政府指定伊留辛设计局负责研制新型大型运输机。从后来的情况看,让伊留辛设计局承担这种大型飞机的设计工作确属明智选择。该设计局在设计大型飞机方面颇有建树。早在二战时期设计的伊尔- 4曾经是苏联航程最远、最大的轰炸机。战后,先后研制过伊尔-12、伊尔-14、伊尔-18、伊尔-62运输机,拥有研制大型飞机的丰富经验。其中,伊尔-18是使用涡桨发动机的大型客机,伊尔-62曾经是苏联飞行距离最远的安装涡扇发动机的大型飞机,是图-114涡桨飞机的替代者。
1968年12月,伊留辛设计局确定了设计方案,不久便开始制造。首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首飞。同年6月,在法国巴黎航展上公开展示。基本型飞机研制阶段共制造了2架原型机和1架静力试验机体,进行了4 年的测试,以确认在不亚于中东高温、高原环境的中西伯利亚原始恶劣条件下的操作特性。1974年通过苏联空军航空运输司令部的验收鉴定,1975年开始交付使用。一架伊尔-76曾经在1975年创造了载重60吨、以875公里/小时飞行2000公里的世界记录。到1974年末,伊尔-76的数量基本满足苏军空运部队的任务需求量,并最终取代了日趋老旧的安-12。到了20世纪80 年代中期,伊尔-76占据了苏联空运机队数量的一半左右。到苏联解体时,伊尔-76在空运部队的装备数量达到了69%。截至2008年年底,俄罗斯空军拥有伊尔-76飞机(不包括A-50和伊尔-78)240架安-124也仅仅有24架。北约给予伊尔-76绰号为“耿直”。
外形特征与技术特点
伊尔-76具有运输机的典型外观特征,即比较肥大的机身、上单翼和T形尾翼、机身两侧有起落架整流罩、机身尾段上翘并在下面设大型尾舱门。上单翼布局的优点是不仅机翼与机身的气动干扰阻力小,更主要的是上单翼使机身处于机翼之下,降低了货舱地板距离地面的高度,方便货物装卸与各种车辆贴近机身行动,还能防止在野战机场起降时地面异物损坏发动机。T形尾翼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来自流经上单翼的气流给尾翼造成的气动干扰,以及飞机在地面装卸货物时被碰伤。机身尾段之所以上翘幅度较大,是与设置机尾大货舱门、要求快速装卸货物和便于空投分不开的。
在涡扇发动机的安装位置方面,伊留辛在苏联创造性地采用翼下吊装4台发动机的布局。由于翼吊发动机的气动布局具有进气效率高、大迎角时的不利影响最少、通往发动机的油管不必穿过机身、可降低机翼的结构重量、发动机安装位置灵活、与尾吊发动机布局相比少受重心位置的限制等优点,被以后的大型喷气式飞机所广泛采用。与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内的飞机相比,采用翼吊方式的飞机维修甚至换装不同的发动机相对容易一些。在当时,美国的B-52轰炸机、C-135/波音707飞机、DC-8客机、康维尔880/990客机等飞机已经采用翼吊布局。在同一时期研制的大型运输机中,只有伊尔-62与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