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蜗牛和蛞蝓在三叶草草坪上发生和防治
蜗牛和蛞蝓在三叶草草坪上发生和防治
摘要:蜗牛和蛞蝓是三叶草草坪上的主要有害动物,直接影响绿化景观的观赏价值和人居环境。本文分析了蜗牛和蛞蝓在三叶草草坪上的发生和防治。
关键词:同型巴蜗牛;野缨蛞蝓;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1 发生规律
通过多年全面系统观察和不间断的田间调查,总结出这2种有害动物的发生规律如下。
同型巴蜗牛和野缨蛞蝓均为杂食性动物,但以取食植物为主,在白花三叶草草坪上发生为害特别严重,田间调查严重地段蜗牛密度竟达286头/m?,蛞蝓密度竟达429头/m?。这两种有害动物幼小时在三叶草叶片上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或吃成小孔洞;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面,造成大的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或将叶柄咬断。
同型巴蜗牛1年繁殖1代,成贝或幼贝均可蛰伏在植物根部或土壤孔洞中越冬。3月初开始取食,5~6月和9~10月为交配产卵盛期,并大量取食。该虫喜阴湿,雨天昼夜取食,并在道路和墙壁、树体上到处爬行,数量大时在居民小区和学校对行人和车辆行驶都有一定影响。在无雨、地面潮湿的情况下昼伏夜出活动,爬行处留下粘液痕迹。干旱时和冬夏季节常分泌粘液形成腊状膜将壳口封住,在地面坑洼、裂缝以及安装地下管道的地沟中等隐蔽处不食不动,渡过不良环境。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繁殖。一生可产卵多次,据资料记载,每头成贝可产卵80~235粒。卵多产于潮湿的表土中或枯叶下,卵粒圆球形,聚产成堆,田间调查每堆有卵10~30多粒。
野缨蛞蝓以成体或幼体在三叶草根部湿土下越冬,据资料记载,1a发生1~6代。成体、幼体于5~7月大量活动为害,入夏后因气温升高而活动减弱。8月中下旬以后气温降低,又开始大量活动为害。11月下旬进入越冬。该虫喜阴暗,白天潜伏、隐蔽在近地面植物叶背等遮光处,下午6时以后出来活动取食,晚上10~11h达活动高峰,后半夜活动减弱,清晨陆续潜伏。阴雨天活动取食最烈。野缨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5~7月大量产卵,卵多产于湿度较大的土缝里。
在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为了保持三叶草草坪地的绿化效果,经常进行浇水作业,土壤潮湿??三叶草生长茂密,给蜗牛和蛞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甚至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和炎热的夏季,这两种有害动物仍可在草坪下层活动、取食和繁殖,这是造成在城市绿地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凡蜗牛和蛞蝓发生严重的草坪地,都是在绿化前闲置多年的荒草地或新开发的河滩地。在种植草坪前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成体、幼体和卵的数量就比较多,种植草坪时又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加之草坪种植后小环境的改善,使其发生数量剧增。
蜗牛和蛞蝓除在三叶草草坪地发生严重外,在花卉苗圃、园林树木绿化苗圃、城市公园、城郊棚室蔬菜田发生也很严重。但由于这些圃地都是孤立存在的,单靠蜗牛和蛞蝓的爬行很难扩散到另一块圃地,因此,只要认真坚持搞好2a的防治工作,就可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
2 防治试验
应用6%密达颗粒剂毒饵(四聚乙醛metaldehyde,瑞士龙沙公司产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加工分装)诱杀这两种有害动物的试验,分别于2005年的5月、9月,在西安市4处三叶草草坪地进行,共分667m?用药量0.3kg、0.5kg、0.8kg三个处理。试验前调查,蜗牛密度分别为136头/ m?、168头/ m?,蛞蝓密度分别为156头/ m?、187头/ m?。根据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活动规律,在雨后、地面潮湿时,趁其猖獗活动前的傍晚,在草坪中点施密达颗粒剂毒饵,每点5~10粒,间隔距离40~50cm。施药后12h、24h调查,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取样面积50cm×40cm,统计样点内的活虫数和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从试验结果知,6%密达颗粒剂毒饵诱杀同型巴蜗牛效果较差,低于30%,在生产中不宜推广应用,其有效的施药方法和用药量还需进一步探讨。诱杀野缨蛞蝓的效果很好,次日清晨发现许多野缨蛞蝓口中都含有密达颗粒剂,据统计防治效果达90%左右,此法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其亩用药量以0.5kg为宜,成本较高。
应用碳酸氢铵(NH4HCO3,陕西秦岭化肥总厂产品,含氮量≥17.1%)溶液杀灭这两种有害动物的试验,分别于2006年的5月、9月,在西安市8处三叶草草坪地进行,共分20倍液、50倍液、80倍液3个处理,喷药器械为3WZB-40型三缸柱塞泵,上海信纳电子有限公司产品。试验前调查,蜗牛密度分别为104头/ m?、133头/ m?、254头/ m?、286头/ m?,蛞蝓密度分别为135头/ m?、139头/ m?、148头/ m?、158头/ m?。施药方法亦为在雨后或小雨间隙、地面潮湿时,趁其猖獗活动前的傍晚,按0.1hm?面积的喷液量150kg,将碳酸氢铵溶液直射喷入草坪底部,使这两种有害动物的体表能够充分接触到碳酸氢铵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