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半生(批校本)》编辑手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前半生(批校本)》编辑手记

《我前半生(批校本)》编辑手记   2006年1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时,我曾写了一篇编辑手记,当时的考虑是给社里留下“编辑手记”体裁的文章,以补充一本书的出版史内容。记得,在这篇手记的开头,我曾写道:“……趁着尚未年深日久、记忆比较清晰的时候。”   最初的信息   “全本”出版四年后,群众出版社又出版了“灰皮本”,当时的说法叫“三珠合璧”。我觉得,除了1964年3月版《我的前半生》之外,我们往这部图书的成书过程的纵深走,开拓已尽,也算对得起爱新觉罗·溥仪先生了。   就在“灰皮本”印出,尚未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电脑鼠标帮忙,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位名叫方继孝的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告诉我,他的收藏甚丰,家有多个版本的《我的前半生》,其中包含溥仪在本子上的亲笔墨迹。对这件事情,我问询了1964年3月版《我的前半生》的责任编辑王兰升先生,他说不知此事。我马上明白了。由于李文达先生在十八年前作古,溥著溥批的秘密由我首先掌握了。在后来召开的《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新闻发布会上,我问询了到会的贾英华先生,他说:“他(指方继孝)那里的东西都是真的。”我预感,“战机”或许就在眼前。   造访方继孝   大事不能过年。2010年12月18日《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新闻发布会后,我将发现方继孝其人其收藏的情况向一位副总编辑汇报。他说,让我和白玉生、郝大勇设法联系此人,最好带着照相机去,把情况摸清楚。由于辗转联系以及方先生在全国总工会班上工作繁忙,加之春节临近,我们是在开春之后去的他家。在他家里,我仔细翻阅有关收藏,了解了他的收藏的基本情况:方继孝有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蜡版刻印的“油印本”三册;有历史学家吕振羽家藏根据“油印本”印成的十六开大字本上中下三册(即全国政协当时印出的本子);有三十二开“灰皮本”修改稿的残样;没有1962年6月李文达“另起炉灶”一稿本样本,却有标明“溥修正本”的这个样本形式之前的清样,溥仪的亲笔墨迹均在上面,但缺一稿本清样的中编(即回忆录的伪满时期);有1963年9月以后溥仪在“定本”清样上的全部墨迹;没有李文达“另起炉灶”二稿本。我高兴的是,亲眼见到了过去我从来不知道的“溥修正本”和“定本”清样上的溥仪亲笔墨迹。它们是唯一的,由于唯一的存在,将改变《我的前半生》出版的传统方式!我当时想,这部书的根在群众出版社,社方又是这部书的创作主体之一,以这样的“霸气”,能把东西拿回来吗?没想到方先生非常爽快,马上就同意了我们三人的要求,并在不久后签署了必要的合同。   运行思路   群众出版社的图书档案中有李文达“另起炉灶”一稿本样本。这个本子一方面与《我的前半生(全本)》的文字和内容近似(“全本”和“定本”的后部分则文字和内容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一稿本样本和“溥修正本”的文字和内容又有不少差异。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用“全本”的电脑排版和一稿本样本对校,把“全本”修订成电脑排版的一稿本样本,再恢复一稿本清样上与批校相关位置的文字,这样,省去了许多麻烦。为了区别于“三珠合璧”的《我的前半生》,突出这个本子的特点,把它定名为“批校本”。平心而论,《我的前半生》“三珠合璧”之后,也曾想过还有一个“另起炉灶”一稿本没有出版,但一时找不到出版理由,“溥修正本”的发现,一下把思路点亮了——就像《红楼梦》有十几种版本一样,《我的前半生》也有四大版本被发掘面世。因为,晚出版的三个版本,都属于1964年3月版的成书过程,也就使得《我的前半生》的持久传播,产生了更厚实的基础,可能造就新的时空开拓,并孕育出新的研究成果。而就出版社的现实而言,注定持续地解决单本《我的前半生》销售疲软的问题。   西方文论家很重视图书的副文本,即图书的标题、题记、自注、序跋、附记、出版说明等,常会在不同程度上发明或改变作者建立的文体契约,最终影响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是的,我们通过主观性很强的副文本,也做了对文本的一定程度的发明或改变,例如四大版本的后封宣传语,四个内容各异的出版说明,它们的含义指向,都实事求是地说明了群众出版社是《我的前半生》的创作主体之一,尤其是以“批校本”自著自批的方式,做出了关键性佐证。它的雄厚背景是公安部的介入与实际的主导性作用。这些,都是溥仪生前没有想过或虽然想过却表述不够明确的地方。有人说,这样起草副文本,是不是降低了《我的前半生》“我”的价值,我们认为,人要在别人(主要指政党这个群体)的帮助下,不断改造自己而与时俱进的哲学,不但没有磨损《我的前半生》的认识价值,反而使其恒久地发挥作用。   图书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共同确定了《我的前半生(批校本)》的“样子”:朱墨套印。必录溥仪手迹。对溥仪手迹做印刷文字对照。总之,尽量模仿“溥修正本”当时的状貌。《我的前半生(批校本)》出版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