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学减负之难伦理思考
中小学减负之难伦理思考
摘要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而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伦理的视度探析这一现象,认为造成中小学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有:“学而优则仕”的求学观,“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观,“父慈子孝”的家庭观等。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减负 伦理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随后,教育主管部门又发了几道“减负令”,但是到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最早出门的是我,最晚回家的是我,最辛苦最可怜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在初中生中流行的歌曲,反射出学生负担过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形成有政治的、经济的或者是教育体制的原因,笔者试从伦理的角度中探究“过负”的成因。
一、是 “学而优则仕”的求学观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至清朝,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科举制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科举成为最值得奋斗的事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许多知识分子形象的写照。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孔子有感而发:“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说道:“盖学者之大患,在志于利禄。一有此心,则终身务外欲速,其志趣卑微,德心不广,举念皆温饱,萦情皆富贵,成就抑可知乎矣。而人情多为禄而学,此圣人所由叹也。” 《论语?子张》中说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做官了,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就去做官。后人只看重了后一句,把它视为“圣经”,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爬上社会的高层。“范进中举”就是最精彩的例证,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类似的语言太具有诱惑力了!理解了这样的语言,就理解了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虽然现在的社会提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人??心目中仍保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中国人,尤其是出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们,历来把读书作为改变自己或子女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敲门砖”,认为读书就可做官,做官就可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这样的“读书哲学”几乎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
“在中国,实际上只有两个社会阶级。一个是衙门阶级,他们远在欧洲人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就享受着治外法权,也不用领事裁判;另一个是非衙门阶级,他们纳税、守法。”一位农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就是累死,我也要把儿子供出来,希望他将来也能读大学,当大官。”官本位思想目前依然“流行”,因为“金榜题名”意味着地位的根本性改变,不仅带来荣华富贵,更可以光宗耀祖,“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长久以来,“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直到目前仍有相当的市场。镜头一: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在2008年4月“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透露,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镜头二:2009年11月29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约104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实际参考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考录比约为69∶1。 录取比例如此之低,无疑将有太多人不能如愿以偿。过去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高考之难,现在看来,这样形容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更合适。
为了“学而优”,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表现为:教师为了考而教,加强灌输,题海战术;学生为了考而学,作业压身,死记硬背,疲劳“驾驶”。学校、老师、家长已经感到学生不堪重负,却毫无“慈悲之心”,甚至给学生继续加压。对此三方各有“道理”:学校要发展、要声誉,当然要靠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背着校方的任务,顶着家长的压力,哪还能让学生“歇一会”,一旦学生考不好,那就是被指责为没有责任心,误人子弟;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切,还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够,请家庭教师,上辅导班,唯恐孩子落人之后。
二、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观
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提出“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古人也颇为赞同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学习,但“苦学观”始终是占上风的。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苦学观”。中国人特别能吃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伦理文化之中。中国传统伦理阐发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10月27日云南昭通市事业单位选调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讲义总结岩土工程勘察讲义.ppt VIP
-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地质风险评估.pdf
- 中职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PS(第7章)教学课件 高教版.ppt VIP
- 市政道路监理规划-范本.pdf VIP
- 2025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2人(第1号)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飞机上应急医疗》课件——心肺复苏的流程.pptx VIP
- 中职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PS(第6章)教学课件 高教版.ppt VIP
- 抖音直播社区公约.pdf VIP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50_T 989-2020 重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