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奏”与“重奏”.docVIP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奏”与“重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奏”与“重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奏”与“重奏”   我们捍卫“发表新闻的自由”,更应捍卫“选择优质新闻的自由”。而优质新闻的产出,不能因科技的进化和载体的多元而退化,这样的目标,还得传统媒体来实现。   2012年,《新闻周刊》没等来纸质版80岁生日,最后一期印刷版于2012年最后一天售出,此后全面转向数字出版。如今,如果你去美国入住高级酒店,会发现卫星电视节目已被互联网电视节目取代。   唱衰者对着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大放悲声:所有的传播手段都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攻占了!剩下的阵地消失是早晚的事情!传统媒体面临的是如何投降的问题了。   与之相对的是,新媒体被媒体的江湖到处传说着。它随着全球化,随着草根,随着Web2.0,风风火火地闯进媒体“九州”,用它的开放、它的纵情、它的无处不在,改变了传媒旧秩序。   新媒体“看着办,办着看”与传统媒体“一条道,一言堂”   新媒体这么快成长为“全能选手”,这个后起者的优势是传统媒体万万没想到的。互联网虽然是浮躁的行业,但这里也汇聚了聪明人、资金、新鲜的业务模式。最受大众待见的是,这个行业不“拼爹”,门槛低,不需要富爸爸,只需要“Idea”——好的想法遇到风投,便能“屌丝”翻身。这是一个造梦的地方,所以导致这个行业的人狼性十足。具有互联网属性的新媒体人,自然血带狼性,办着看,看着办。只要能生存,像狼一样俯下身来,团结起来,怎么着都行,决不像传统媒体人那样一直端着“虎大王”的高傲与独尊。   现在,在媒体丛林里,虎狼纷争,地位与势力,逐渐拉近、扯平。   传统媒体在“媒体生物链”中濒危,不禁令人想起进化论。适者生存,传统媒体接下来必须做的是:如何“优化基因”和“转基因”,然后华丽丽地转身,去拥抱新媒体。但从统治“神坛”走下来,与草根新媒体“走向共和”,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少传统媒体人叫苦,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做新媒体,“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啊!   障碍在哪里   传统媒体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了很多年,掌门人“一言堂”思维沿袭了很多年,固有的发展理念、经营思路都形成了惯??。人最难改变的是思想,这自然对发展新媒体业务产生消极影响。“长老们”可能会用传统媒体受众的需求来决定新媒体内容,或用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来推广新媒体产品。而新媒体之所以“新”就是因为有新规律,有新市场。传统媒体那一套,OUT了。   还有,传统媒体人向来自诩为“社会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担当者”。60后、70后受的教育也是好孩子必怀揣理想。但理想驱动这一招用在85后、90后甚至00后身上效果就不理想了。特别是传统媒体领导者,往往受“理想文化”和“理想原则”深深洗礼,手下却管帮“黄毛孩子”,难免会陷入新老文化的碰撞和新老原则的纠结。你说说,咋整。   就算上下同心,中间还有大量要迁移的东西。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不是在一张白纸上面画,而是已有一张原图再改成另外的样子。这难度,谁画谁不头皮发麻?   鲜活的例子要数美国新闻集团旗下的iPad电子日报《The Daily》,老板默多克为了做好《The Daily》,全套人马都用最好最新的,配套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最后呢,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恰恰在于《The Daily》旧的优点没有,新的特色没来。文章、评论、报告、专题煮了一锅夹生饭,夹生饭不可能齿颊生香,还可能吃坏肚子,能不玩儿完嘛!   根据传媒梦工场2012年6月推出的《2012传统媒体新媒体应用研究报告》,目前APP应用传统媒体“占坑”不少,光是南方报系在iPhone上就有近200多个品种。但APP也不一定是传统媒体的“青春宝”。最下血本的《The Daily》iPad版不就关闭了吗?   现代传播总裁邵忠认为,用户愿意在新媒体上花费时间的终极理由还是优质内容。“不论杂志,还是新媒体,媒体人工作的重点没有变化,那就是做优质内容的提供者。不同的只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新技术、新介质、新手段将故事讲得更好。”   新媒体“不是我不明白变化实在快”与传统媒体“他横由他横他强由他强”   仿佛一夜之间,曾经风生水起的IT、数码、经济报刊遇到了空前的读者流失,甚至连老牌的互联网垂直门户也骤然走向衰落。36氪、虎嗅网、爱范儿、雷锋网……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锐媒体迅速替代了“带头大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许多业界人士对此大惑不解,有位IT媒体老大一手拿着自己的文章,一手拿着新媒体的文章,愤愤然说:“比文章的深度、广度算欺负他们,你就看看这文笔、这错别字,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看他不看我。”他们不明白,新媒体人自己也不明白,有位年轻的新媒体创始人谈道:“我们年底的访问量是年初的70倍,我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可真是件费解的事情,要说模式,报道的都是那点儿东西,谁比谁快多少?要说手段应用,你用微博我也用,谁比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