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电影产业观察与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中国电影产业观察与思考

对中国电影产业观察与思考   [摘要] 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市场化进程加快,对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难得的机遇及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电影只有挖掘民族文化精华,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电影竞争力,才能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影视产业 机遇 挑战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13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拍摄了戏曲片《定军山》,标志着我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此后,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经历了三次产业发展时期。   第一次产业发展时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纪20年代,资本家瞄准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纷纷投资。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等电影先驱者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的创作、制片及发行、放映几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到1926年,中国共开设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就有141家。经过大浪淘沙,进入上世纪30年代,“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浮出水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至今仍在延续。   与三大公司作为制片业代表同步的是,发行放映业的不甘落后。出现如“华北王”罗明佑等垄断发行放映的大亨。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电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炮火中戛然而止。   中国电影第二次产业时期是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国家电影制片厂和私营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大规模体制建设和调整,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导演和影片: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林家铺子》、凌子风的《红旗谱》、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芙蓉镇》等等。   中国电影第三次产业时期是从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电影业首先针对自身的产业痼疾进行了改革,并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和力量。进入21世纪后,对于电影业市场化的确定和自觉认知,已经在全行业达成了思想的统一。中国电影市场化的方向确定以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产、供、销关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电影行业本身,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单一主体,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开始进入,从制片业逐步扩展到发行放映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01年,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冲进奥斯卡,斩获多个奖项,这给了中国人制作华语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信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海外资金的大量涌入;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与国家的重视扶植;需求旺盛的市场环境;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介绍等等,都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业也要面对全球电影的竞争,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竞争,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美国人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将其视为一种产业发展,并由此积累了很多的生产和营销经验,好莱坞才以几乎80%的覆盖率而独具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中国电影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而成为电影生产大国。但是量变并未带来质变。题材过于集中,类型过于单一,创造力和想象力贫乏,造成了观众审美疲劳乃至排斥心态。   同时,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年轻人是主流观众群体,他们受好莱坞电影熏陶,习惯好莱坞电影的审美趣味,而国产电影类型化不成熟不健全,难以有效支撑市场,势必难以抗衡国外电影的冲击,呈现颓败之势。抛开外在因素,造成国产电影溃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对此,中国电影迫切需要向市场、向观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电影,即是高质量的电影。   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挖掘民族文化精华,提高中国电影的竞争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精华亟待更深入的挖掘。中国电影若想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必须充分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打造民族电影品牌。电影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而且是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外在形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电影有着鲜明的美国文化烙印,展现美国的民族精神。功夫作为中国文明的特有元素在电影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证明了这一点。1928年,中国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引发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武侠热”。20世纪60—90年代功夫片成为香港、台湾电影业的支柱,涌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