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花坞年画变迁见证
桃花坞年画变迁见证
中国美术学院收藏民间年画起步较早,藏品丰富,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学院美术馆藏品,由著名史论家史岩先生从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所购得,1992年无偿捐赠给学院;另一部分是院版画系于20世纪50年代的征集和创作作品,这部分藏品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见证了当时的艺术态度与风尚,就是艺术创作要向民间学习,提倡单线平涂的手法,以形成民族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所藏民间年画作品包括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等地年画。不同地域所呈现的不同特征非常明显,同一产地不同时期的年画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也是那么鲜明。其中苏州王荣兴铺子的作品有多幅,这是一个老铺子,各个时期的作品见证了桃花坞年画的风格流变。笔者试从中国美术学院收藏的王荣兴年画出发,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梳理。
苏州木刻年画缘起明代,至清初在虎丘、山塘、枫桥一带已成规模,雍正、乾隆时发展最盛,咸丰年问,其地大火,遂迁至城北桃花坞,以后一直习惯称为桃花坞年画。年画销售至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各地,还流传到日本、英国、德国,特别对日本浮世绘有较大影响。那时,苏州经营年画的商号坊铺很多,仅从现存年画的署款,就有王荣兴、文和斋、张星聚、朱荣记、文仪斋、墨香斋、老文仪澜记、沈文雅、吕云台、宏泰、陈同盛、陈同兴、吴太元、鸿云阁等数十家。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的石印技术输入我国,桃花坞年画的市场缩小,主要销售被迫转入农村。抗日战争前,大部分艺人已改行转业,年画铺仅剩下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3家,桃花坞年画已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把散失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在合作化高潮中,仅存的3家年画铺合并组成合作小组,印刷旧版年画销售。可见王荣兴年画铺的存在至少延续了二百余年。
研究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必然牵涉到年画的作者问题。现在所见的一些桃花坞旧年画,究竟是谁的作品还无法肯定。大约当时的艺人思想上对年画还存着鄙视的心理,因此大多没有留上真实姓名。即使必要落款时,也往往用上个别号或斋名去代替。在作品中所署款号还有桃坞主人、墨浪子、墨林居士和吴太元、吴友如、周梦蕉、何俊元、嵩山道人等。由于作者的不屑留名,从而使一些年画作者都无从考据,对今日研究桃花坞年画的历史和沿革,带来一定的困难。值得庆幸的是王荣兴年画铺的作品大多印有画铺名号,虽无具体作者,但给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国美术学院藏王荣兴年画铺的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尺幅规格有门画、中堂、条幅、斗方等。王荣兴木版年画的制作,可归纳为创作、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在画稿完成后,刻工将画稿粘贴在梨木板上,称“上样”。一般将画稿分成线版和套色版若干块。然后刻工运用拳刀,根据画稿上的线、点、块,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技法刻制,达到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的效果。王荣兴木版年画为分版水色套印,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再分版套色。用色通常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五六套色。无论套色版用色是否相同,印刷时都是均匀平刷,不分浓淡,但可用“环色”,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色,可丰富色彩的变化。在印刷过程中,印工则采用“模版”技法,使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无误,使印刷的作品与原作不失真。再后进行装裱,一幅年画才算完工。
清初至乾隆年间是桃花坞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一朝的年画,风景画是主流,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最复杂,画面最宏大。苏州当时经济发达,“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它已经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新兴对外贸易城市,每年出海贸易的船只多达上千艘,日本长崎和苏州之间的航运船只来往不绝。江户时代的长崎同时是与荷兰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接受荷兰最新画法的唯一门户。年画的外销也非常繁荣,特别是销往日本的数量最多,其中也不乏有大量年画转口到西方各地。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年画形式与技法受外来风格的影响尤其明显。与长崎的频繁贸易为西洋画法流传到苏州提供了可能,而由于年画的大量外销,西方客户的审美趣味也为苏州年画的“西化”提供了动力。年画工匠们,在作品中毫不犹豫地使用了“阴阳”“远近”之法,甚至在一些作品上明确题有“仿泰西笔法”,但在构图、人物塑造、树石等表现技法上,仍保留有传统绘画的特点。
王荣兴画铺的《姑苏报恩进香》就有这一时期年画的特征,年代被《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确认为清中期。作品构图丰满,以报恩寺为主体,报恩寺塔高耸入云,大殿内塑观音菩萨,有老妇人叩头祈愿。建筑物占据画面大部分位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