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12岁女性儿童下颌位置遗传作用纵向分析
6~12岁女性儿童下颌位置遗传作用纵向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混合牙列期下颌位置遗传作用的纵向变化规律。方法 测量89对北京地区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采用混合纵向观察法,最终得到183对有效双生子对数,其中同卵110对,异卵73对;利用双生子研究法对下颌位置作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纵向统计分析。结果 下颌角度ArGo’Me、SArGo’、SN-MP、FH-MP、PP-MP,长度L1、L2、L3和高度H1、H3能够检测到环境因素的影响(P
传因素的影响(P MP、FH-MP、PP-MP)、长度(L1、L2、L3)、高度(H1、H3)能够检测到环境因素的影响(P 发表的文章[3]对此有详尽的描述。
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在特定的样本中获得的,不能简单地把它们中的一些数值与临床具体治疗效果挂钩。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遗传和环境作用的力度。对早期矫治来说,最关心的是对环境因素敏感的部位,这样治疗就有存在疗效的可能性。
一方面,生活习惯的遗传会夸大双生子研究中的遗传控制效果,这是双生子研究中难以克服的缺陷;另一方面,双生子个体间的环境差异较小,这使得本研究中的环境作用的统计学差异性会下降,环境作用的幅度也会变小[19-20];可以认为,实际工作中的治疗效果会与本研究中的环境作用存在不同,医源性的环境作用效果要更大。
利用本资料中发现的对环境作用的敏感部位,可以帮助确定早期矫治计划。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多大,能够治疗什么样的适应证,这需要其他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证实,而且具体作用在某一个人身上也会存在不同[21],所以本研究的结论是基
础性的,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指南。
下颌位置的遗传与环境作用对正畸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由本研究可以得出下述结论:1)下颌的整体位置关系受遗传的控制作用较强,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弱;2)以后颅底为参照,研究下颌的水平深度变化,下颌颏部最易改变,其次是下颌角,较难改变的是髁突;3)以前颅底为参照,研究下颌的垂直高度变化,下颌角最易改变,其次是髁突,较难改变的是下颌颏部;4)比较深度与高度,高度比深度受更强的遗传控制;5)在观察后期,下颌的形态和生长型有家族遗传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彭静, 邓辉, 曹采方. 7~12岁女性儿童5个头影测量平面角度变
化的纵向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0(3):197-199.
Peng Jing, Deng Hui, Cao Caifa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5 ce-
phalometric plane angles in female children from 7 to 12 years
old[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2, 20(3):197-199.
[2] 彭静, 邓辉, 曹采方. 7~12岁女性儿童的下颌头影测量的纵向
变化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2):105-108.
Peng Jing, Deng Hui, Cao Caifang. A cephalometric study of the
mandible in female children from 7 to 12 years old[J]. J Pract
Stomatol, 2002, 18(2):105-108.
[3] Peng J, Deng H, Cao C, et al. Craniofacial morphology in Chinese
female twins: A semi-longitudinal cephalometric study[J]. Eur J
Orthod, 2005, 27(6):556-561.
[4] Jacobson A. Radiographic cephalometry from basics to videoima-
ging[M]. Birmingham: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 1995:137-
146.
[5] 彭静, 邓辉. 双生子法在口腔遗传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优
生优育, 2009, 15(2):82-84, 90.
Peng Jing, Deng Hui. Twin study for genetic analysis in clinic den-
tistry[J]. Chin J Health Birth Child Care, 2009, 15(2):82-84, 90.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