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材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docVIP

常用中药材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中药材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

常用中药材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   【摘要】 根据多年中草药调剂工作经验,着重强调临床中医师开方要斟酌,中药师付方要正确,要以《中国药典》规范操作,正确鉴别使用中药材,更好地掌握中药材药性和识别能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可靠,提高中药材临床治疗疗效,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关键词】 中药材; 鉴别使用; 药理学; 临床疗效   近年来,据调查全国部分地区调剂人员把处方上的山豆根误调配成北豆根;石菖蒲误调配成九节菖蒲;白附片(黑附子的一种不同加工规格)误调配成白附子;黄药子误调配成红药子或白药子等屡见不鲜。作者经多年调剂发现有的中医大夫在治疗口眼歪邪的处方中开有白附片;在治疗肝癌的处方中开有山豆根;在治疗甲状腺癌的处方中开有红药子。这显然是不对的。作者呼吁:医师开方本斟酌,药师付方要正确,应当迅速改正这种不良用药习惯。要以《中国药典》为准绳,正确鉴别使用药材[1-3]。为提高中医药人员的识别能力,现将上述几组中药的植物基源、药材性状、功能主治介绍给大家,供读者参考。   1 北豆根与山豆根的区别   1.1 北豆根   1.1.1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 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1.1.2 性状鉴别 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 cm ,直径0.3~0.8 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由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1.1.3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又具抗癌活性,临床用于肝癌有一定疗效[3-4]。   1.2 山豆根   1.2.1 来源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1.2.2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 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   1.2.3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2 ??菖蒲与九节菖蒲的区别   2.1 石葛蒲   2.1.1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   2.1.2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 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2.1.3 功能与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2.2 九节菖蒲   2.2.1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的干燥根茎。   2.2.2 性状鉴别 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0~40 mm,直径3~5 mm。表面黄白色至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鳞叶痕,交互排列成环状,节上有点状突起的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气微,味微酸。   2.2.3 功能与主治 开窍化痰,化湿和中。用与痰迷神昏,惊痫癫狂,耳鸣耳聋,胸闷胀满,食欲不振。   3 白附片与白附子的区别   3.1 白附片   3.1.1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3.1.2 性状鉴别 为不规则的纵切厚片,上宽下窄,长17~50 mm,宽9~30 mm,厚约3 mm,无外皮,片面黄白色,半透明,并有纵筋脉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3.1.3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3.2 白附子   3.2.1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   3.2.2 性别鉴别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 cm,直径1~3 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3.2.3 功能与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