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常见色谱分离技术;5.1 绪论;2、色谱法的发展; 1956年Van Deemter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描述色谱过程的速率理论,1965年Giddings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色谱理论,为色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包括两相(即固定相、移动相)和样品。
固定相 在色谱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材料:固体(相)、固体及其所支持的液体。
流动相 在色谱过程中不停地移动,并带动被分离物质一起移动。
材料:气体、液体。
样 品 溶质;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下图为一二元组分分离示意图。;分 离 原 理;5.1.3 色谱法的分类(依据不同,分发不同);开床式色谱;(3)按分离原理分类;(4)按使用领域不同对色谱的分类:;5.2 薄层色谱法;5.2.1 基本原理;基 本 原 理;溶质迁移的快慢用比移值Rf来表示;5.2.2 薄层色谱的固定相;② 酸碱性:;常见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比较:;⑤同分异构体若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则对吸附剂的吸附力大大减小,如下列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为:;(3)吸附剂选用吸附色谱:?最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粒度一般为150—300目筛孔,其次是聚酰胺和纤维素,其粒度一般分别为70—140目筛孔和160—200目筛孔。?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比较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相反,硅胶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而非极性化合物在硅胶板上吸附较弱,分离较差,Rf值较大。;表5-1 常见薄层色谱吸附剂(固定相);2. 薄层色谱对吸附剂的要求;5.2.3 薄板的制备:;(2)制板方法:湿铺法 和干铺法
干铺法
概念:就是将吸附剂颗粒或粉末均匀地平铺在玻璃板上的方法,所制得薄板称为干板。
吸附剂粒度要求:一般为150-200目左右。
涂铺方法:把玻璃板平放在平台上或实验台面上,先将吸附剂大致平摊在玻板上,然后两手握住一根带有两个套圈的粗玻璃棒,按照图所示方向推动,把多余的吸附剂除去,便可得到一块均匀的薄板。玻棒套圈可以用塑料管或胶布等制成。两个套圈的厚度和距离,便是薄层的厚度和宽度。定性或定量板厚度:0.25-0.5mm;制备板厚度:1-3mm(此法也可用于制备大块湿板)。;;湿铺法
概念:将溶剂或含粘合剂的溶剂和吸附剂按一定的比例,[一般硅胶为30g/(75-90) ml,氧化铝为25g/50ml],加到一起,调成糊状,然后再将糊状物均匀的铺在薄板上的方法。
吸附剂粒度要求:硅胶、氧化铝一般为200-300目左右;聚酰胺、纤维素一般为160-200目。
湿铺法的操作步骤:
①调糊
硅胶G、氧化铝G、硅胶GF254或不含粘合剂的吸附剂如硅胶H、氧化铝H的充分调匀,均是取1份吸附剂,加入2-3份水。
用CMC作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0ml,加硅胶H(200-250目)30g或氧化铝50g,充分调匀后,即可涂铺。;用淀粉作粘合剂时:取硅胶H(200-250目)0.95份,加0.05份淀粉(可溶性淀粉不能用),加水2-3份,将容器放在沸水浴上加热,不停搅拌下煮沸5分钟,直到获得最大的粘稠度,再加水1份,再煮1-2min,调匀,冷后涂铺。
纤维素粉作粘合剂:纤维素粉1份,加水(或丙酮)5-6份调成糊状后涂铺。
聚酰胺1g,加6mL 85%甲酸,搅拌溶解后,再加70%乙醇3mL,调匀后,便可涂铺。
;②徒手铺板:将调制好的薄层糊倒在备用的玻板上,用玻棒初步摊开,用拇指和食指抓住玻板一端,在桌面上反复震动数次,待薄层糊铺展均匀后,平放在平台上即可。此法简便、快速,最适合微型板的制备。
③薄层板质量的判定:薄厚均匀,层面不应有波纹,也不应有透过吸附剂而看到玻璃板的斑点。
④薄板的后处理:晾干后,活化。
硅胶板 一般在105℃,最高不超过128℃ ,烘箱中烘烤半小时,冷却后取出在干燥器中保存备用。作为分配色谱的硅胶薄层板无需活化,在室温下放置12h-24h后即可使用;
氧化铝板 200-220℃活化4h,得活性为Ⅱ级的板。150-160 ℃ 活化4h,得活性为Ⅲ-Ⅳ级的板。;2、薄板(吸附剂)活性测定:
(1)海氏(Hermenek)法
适用对象:无粘合剂氧化铝和硅胶板
方法:取0.02mL染料混合液,分别滴于氧化铝(或硅胶)干板上(薄层:90×240×0.6mm),用四氯化碳展开(薄板与展开缸底夹角为10-20℃)。然后按下表中Rf值确定其活度级别。;;(2)斯托尔(Stahl)方法
适用对象:用湿铺板、经活化的含粘合剂的硅胶板
方 法:将三种染料的混合氯仿溶液点在薄层上,点的直径为1-2mm,用正己烷∶乙酸乙酯(9∶1)展开,30-60min内溶剂爬行10cm,如果三种染料的比移值(Rf)大小为对二甲氨基偶氮苯靛酚蓝苏丹红,则与Ⅱ级氧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