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语中“双关”比较与互译
英汉语中“双关”比较与互译
摘要:“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借助英汉语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表现讽刺、幽默或含蓄等,达到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效果。通过对pun与双关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以及互译的技巧。
关键词:pun;双关;比较;翻译
作者简介:吕亮球(1973-),男,安徽太湖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H315.9#8195;#8195;#8195;#8195;#8195;文献标识码: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56-02
一、概念
pun和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英汉对等修辞格。从严格意义上说,两者并不完全对等。英语中的pun包含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其对应的名称有homophone(同音双关),paronomasia(近音双关),antanaclasis(同词异义双关)和sylleptic pun(一词多义双关)等。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对pun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也就是说,pun不仅指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两层意思,还有使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音或同形异义词,表达不同意思。这类pun应该指“二语双关”或者“多语双关”。
汉语将pun译为“双关”,笼统地指一个词或在一句话中,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表达区别于字面意思的另一层含义的修辞手法。《现代汉语词典》中,“双关”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也就是指通过特定语境中一个词的双重含义,或其与另外一词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可能引发的意义联想,达到幽默、诙谐、讽刺等效果的修辞格。
古英语时期,双关语主要存在于口头语言游戏和史诗中,如《贝奥武夫》。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双关空前繁荣,20世纪上半叶,使用双关语的传统不仅在文学领域得以延续,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受到广泛重视。“pun”一词在1662年John Dryde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汉语中使用双关的历史很悠久,在编纂于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双关”辞格就已经使用。约在1000年前,范仲淹曾论及“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诗经》、《论语》、《老子》等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双关语的例子,其中“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非常经典的双关语。
二、pun与双关的比较
不管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两者的恰当使用都能起到非常明显的修辞效果,使语言表达既委婉含蓄,又幽默风趣,给人较大的回味余地;他们的应用都很广泛,修辞功能和主要形式相同,均利用音或义的巧合,进行同音异义的偷换,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双重含义,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其中往往以隐含义为目的,遵循语法规则,在语法的协调下,巧妙地实现“言在表而意在里”的双关效果;同时都以幽默、诙谐或讽刺为特色,往往听时令人发笑,之后则回味无穷,意味深长,高度体现了语言技巧。
同时,因为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群体,双关语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此英汉双关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首先,相比于英语双关,汉语双关特别是谐音双关汉语中同音异形双关语多于英语,应用更为广泛。
中国的传统年画、传统雕刻等主题,也往往以双关为主要手段来讨好兆头。如:早(枣)生(花生)贵子、岁岁(碎碎)平安、喜上眉(梅)梢、连(莲)年有余(鱼)等。民间的很多习俗乡约也以谐音为基础。
汉语中有很多歇后语,在英语中则没有。例如:
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
参考译文:
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 cunning and treacherous.
其次,pun与“双关”分别是英汉语中两种不能完全等同的修辞格。从定义来看,“双关”即“一语双关”;而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甚至“多”关。正如前面定义里所提及的,汉语的“双关”只能与homophone(同音双关),paronomasia(近音双关)对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