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山西文水县方言“子”尾
论山西文水县方言“子”尾
内容摘要:山西文水县方言的“子”尾,读为入声,不仅可以跟在名词性语素的后面,而且可以跟在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以及数量词组的后面,构成名词。本文拟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分析,并与晋语的其他方言点及普通话进行横向比较,来论述文水方言“子尾”独有的方言色彩。
关键词:子尾;晋语;文水县
汉语方言中,词根加后缀“子”,是普通话和官话方言重要的一种构词方式。“子”后缀是名词的语法标志。自北向南黄河、长江流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有“子”尾现象(如:新疆(乌鲁木齐)、 甘肃(兰州、临夏)、山东(淄博)、河南、江苏(淮阴、宿迁、赣榆)、安徽(巢县、霍丘)、云南、湖北(临武)、江西、广西、上海)。在河北省北部有入声地区,名词后缀“子”尾大都用变韵方式表示,中原官话地区的原阳、郑州、新郑、中牟、开封等地,有些带“子”尾名词,也用变韵的方式来表示。就整个晋语来看,各点几乎都有“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名词后缀,并且各区的形式和读音也都有很大的差异。文水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的“子”尾基本反映了并州片“子”尾的特点。
1.文水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
“子”尾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体现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子”尾大多可以附着于名词之后,名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还可以附着在动词性语素之后;还可以附着于形容词的后面;附着于数量词之后等等。从语法意义上看,大多数词或短语附着“子”尾后,都是名词,有的名词附着“子”尾之后才能单说,否则不能单说,如:“帽、席、桌”;有的非名词,附着“子”尾后一律变成名词,这里“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有的子尾词,不加“子”尾,不产生什么附加意义,加上“子”尾后就增加了明显的附加色彩。下面我们分别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来论述:
1.1 “子”尾的语法结构
(1)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
①单音节名词(或语素)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双音节名词,“子”尾有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席——席子 *被——被子 *胰——胰子
②双音节名词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三音节名词,“子”尾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叫花——叫花子 *冷蛋——冷蛋子 *女婿——女婿子
③多音节名词(或短语)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多音节名词,“子”尾有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刮泥板——刮泥板子 *鸡毛掸——鸡毛弹子 *洗涮板——洗涮板子
(2)单音节动词加“子”尾:
加“子”尾后,由动词变为名词,“子”尾起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剪——剪子 拐骗——拐子骗子 锁——锁子
推——推子理发用的工具 起——起子 舀——舀子
(3)单音节形容词(或语素)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由形容词变成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尖——尖子 瞎——瞎子 拐瘸——拐子瘸子
(4)单音节量词加“子”尾:
加“子”后,词性由量词变为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对——对子对联 场——场子 条——条子便笺
(5)数量结构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未变。如:
一沓子(钱儿) 一门子(亲) 一伙子(人) 两摊子(事)
(6)人名“子”尾词:
①文水方言的人名后也可以加“子”尾,人名仅限于“乳名”,“大名、官名”后一般不加“子”尾,加“子”尾后一般不再带姓,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山西境内晋语区只有文水、汾西、阳曲等少数几个点有这种现象。如:
臭小子 二狗子 兔娃子
也可以从“大名”中挑一个字,加“子”尾作为某人的小名。如:
梁海林——林子 王丽果——果子 李海平——平子
还可以根据人的外貌性格特点,来起带“子”尾的“小名”或“外号”,如:
黑子肤色较黑的人 瘤子身体的某个部位长有瘤子的人 妖子打扮妖冶的人
②兄弟姐妹排行的序数词后也可加“子”尾,一般是“二”以后的序数词。这种称谓,面称、背称均可以使用,相当于人的“乳名”。如: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这类在排行的序数词后加“子”尾表乳名的形式,在文水方言中其实是不多见的,更为常见的是重叠表排行的序数词,也用作人的“乳名”,如:“三三、四四、六六…”
1.2 “子”尾的语法意义
从语法意义来看,文水方言“子”尾表义很丰富,不仅有构词作用,还起辨义作用,还有附加意义。
(1)“子”尾有成词作用,可以使不成词语素成词。如:
领子、褥子、席子、鼻子、桌子、扇子、叫花子、冷蛋子
(2)“子”尾可以改变词性,使某词由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主要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