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寻访“德国鬼子”中国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访“德国鬼子”中国人

寻访“德国鬼子”中国人   1988年,正在柏林攻读博士学位的朱维毅,对公园中的德国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只要当时80岁左右的德国老头,差不多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朱维毅想知道,对那段历史,这些老人会不会对一个中国人坦诚相告?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党卫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然而这支部队在战后却很少被人提及,何故?德国朋友告诉朱维毅,让未成年人去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送死,这是一个民族太深的耻辱,就连习惯于客观写史的德国人也难以面对。   除了党卫军少年师之外,更多的德国少年在战争后期被征召入伍,用于补充本土的空防作战。朱维毅的寻访就是从这样一位当年的德国少年开始的。   朱维毅读博的导师是克拉茨教授,在采矿破坏学领域,他是国际顶尖的学者。朱维毅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大名,当初赴德师从克拉茨教授,实是慕名而来。读博期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有一次,朱维毅在阅读克拉茨当年的博士论文时,看到了最后一页上的教授简历:“1927年9月4日出生于柏林……1943年6月-1945年4月:在国防军服役;1945年4月-1946年6月:在美军的战俘营……”计算之下,朱维毅发现,克拉茨教授参军时的年龄是15岁零9个月,完完全全就是个孩子兵。朱维毅记住了这一点。   几年之后,已经毕业的朱维毅重返柏林大学,在当初他作博士论文答辩的采矿冶金楼10层,约访自己的导师。和博士论文答辩时不同,问与答的对象调了个儿。在朱维毅寻访的所有德国老兵中,克拉茨教授是最熟悉的人。但是他的讲述,让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朱维毅的眼前,渐渐浮现出导师年轻时的模样……   孩子兵的回忆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军前线的兵力严重不足,德国本土的防空部队被大批调往苏联战场,留下的位置只能由中学生填补。1943年6月,克拉茨他们全年级(都是1927年出生的,时年16岁左右)一锅端,全部被召入伍,然后被送到柏林城北泰格尔地区的高炮部队参战。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他们不是军人,只算是“军事助手”。当时这样的人一共征召了10万。他们的军服上除了空军的黑鹰标记外,还印有“LH”字样,即“空防助手”(Luftwaffenhelfer)的缩写。但孩子们暗地里都把它称为“最后的希望”(Letzte Hoffnung)。他们得到的承诺是,“只在我们的家乡城市参战”。   柏林遭受盟军的空袭是从1940年9月开始的,以后空袭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起初一次只有30至50架盟军的飞机参与轰炸,最后增加到一次来上千架飞机”。克拉茨他们驻防的泰格尔区有一个大湖,它在夜间的反光是英国轰炸机寻找柏林的重要参照,所以设在那里的高炮阵地重要而危险。“在我们参战前三个月,这里曾有沙道夫中学的十多个‘空防助手’一起被一颗巨型炸弹炸死。”   在极度恐惧中,克拉茨们还要作战。而此时在德国半官方的航空杂志上,学生兵参战的意义曾被这样描述:“通过接触防空武器和技术,学生们知道了工程师、飞行员和自然科学家所要解决的是多么美好和重要的课题,一些学生因此重新定位自己的前途。由此产生的职业定向给人们所带来的好处要比因耽误课程和晚进入大学带来的损失多得多。”   1945年4月,哈勒战役之后,克拉茨接到了他在战争期间的最后一道命令,放弃战斗自行解散。他们成了美军的俘虏。克拉茨说:“在他们的持枪监视下,我们用双手高举自己的武器走过去,把武器、钢盔和全部行李都按指定地点放下,然后空手去战俘队伍集中。我在缴械时留了个心眼,把布军帽塞在了裤兜里没有上缴。这顶带帽檐的布军帽在我后来的露天战俘营生活中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很让其他人羡慕。”   朱维毅还记得当年的一个疑问——1990年德国统一后,克拉茨教授从家里带来一包库存日用品分给同事们,朱维毅分得了两包烟丝。教授并不抽烟,何以分发烟丝?   这一次,他将这个疑问提出,克拉茨教授道出了缘由。   1948年,苏联曾封锁西柏林通往西德的全部水陆交通长达11个月,迫使西柏林全城的生活物资供应全部依靠盟军的飞机空运来解决。当地人被饿怕了,更担心一旦冷战转为热战时,“孤岛”西柏林会首当其冲,所以很多人养成了储备物资以应不时之需的习惯。教授虽不抽烟,但也为了必要时他人的需要而储备了一些烟丝。“对我而言,战争已经印刻在心里。我体会过国家将要倾塌,命运将要交给别人安排时的感觉。在无法具有安全感的冷战时期,我始终有战火在某一天要再次降临的担忧。这种感觉直到德国统一以后才开始减弱。所以在此之前我一直保持着储备应急用品的习惯。”   艰难的开始   采访克拉茨教授之后,朱维毅决定大规模地寻访老兵。时为1990年代末,仍然在世的德国老兵的人数还不算少,在超市里、公园中、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