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住珍稀淮王鱼——老渔民倾财绝境拯救
留住珍稀淮王鱼——老渔民倾财绝境拯救
老支书自发救水珍
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湍急,这里生存着一种水生宝贝—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或鮰皇鱼,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种,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
淮王鱼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其烹饪后的鲜美远远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特别是清蒸后,其肉比豆腐还要细嫩,汤比鸡汁还要味美。这道菜已经列入《中国菜谱》,称为“奶汁淮王鱼”。
今年60岁的詹可和是上世纪80年代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村支书,他和祖祖辈辈都是喝淮河水长大的朴实农民。詹可和自幼生长在峡山口,对淮王鱼有很深的感情。
詹可和清晰地记得,硖山口一带每到汛期,成群的野生淮王鱼就会戏水欢跃。由于淮王鱼生活在隐蔽水草和岩石缝隙中,用常规渔网很难捕到。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捕鱼工具,即用铁钉将很多木板钉成木屋状,取名叫“船坞子”。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后把这种渔具沉入水下,就像一间小木屋似的,淮王鱼就会以为这儿是值得信赖的安身之所,成群钻进里面休憩,在腊月春节前将“船坞子”捞起,鱼儿还在里面休眠,所以捕获它们不费吹灰之力。
野生淮王鱼当时奇货可居,卖到100多元一斤,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人都把它当作佳节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但依然有价无市很多人买不到。詹可和大队书记干了八九年,淮河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加上过度捕捞,这种鱼的生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致使野生淮王鱼大批死亡,数量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已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眼看着淮王鱼一天比一天少,詹可和心急火燎食寐难安,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淮王鱼,他始终认为:“淮王鱼是淮河儿女的骄傲,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拯救淮王鱼是一项荆棘丛生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否成功还不好说,弄不好反而会留下骂名。当地很多村民得知老詹的想法后都说老詹傻,这种无名无利的苦差事,何必出头冒险?詹可和认???,即便倾家荡产繁育失败也问心无愧,这样也算对得起哺育祖祖辈辈的淮河母亲河了。1995年夏天,在基层工作了20年的詹可和毅然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他苦口婆心说服了儿子詹同连,把儿子詹同连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倾己毕生积蓄再四处筹资数十万元,和村里签订了承包了淮河故道上的50亩鱼塘,盖了20多间厂房,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还聘请了几名专家,1996年春,投入上百万元的淮王鱼繁育基地与淮王鱼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五载磨剑锋芒现
詹可和成了大忙人,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之路。詹同连和父亲詹可和一道,翻阅大量水产养殖书籍,请教多名水产专家和近百位老渔民,以熟悉淮王鱼的生活习性。为了模拟淮王鱼的生长环境,詹可和先用与淮王鱼习性相同的另一种鱼苗进行研究、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他又天天乘着船到淮河里去寻找淮王鱼的踪迹、观察其生活环境、食性等。1996年冬天,詹可和花了很大代价从凤台硖山口水域中捕获到了十多尾小淮王鱼,他欣喜若狂。
他把这些宝贝分别放在几个小池子中精心照料,可第二年鱼儿不但不见长,还死了几尾,令詹可和心痛不已。詹可和认真思考,随后他不断调整饲料配方,还把池水水样送到环保检测部门,查验营养结构与有害成分比例。经过一年多的摸索、饲养,詹可和发现淮王鱼对水质要求很高,特别适合在含氮量比较低的静态水中存活,但接来的繁殖扩大种群试验又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
繁育的道路是很曲折漫长的,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詹可和从没打退堂鼓,“恢复淮河生态挽救濒危物种开发名水产惠及子孙,如此崇高事业不弄出点名堂,俺决不收手!”他的坚强大义不仅打动了儿子,也感染了很多人。
随着国家对淮河污染治理投入与力度的加大,淮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下发公告,1997年成立的位于硖山口附近的淮王鱼自然保护区内全年禁渔。詹可和在无数次的失败后重新站起来,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
地僻信息塞,老詹想到仅凭借自己的科研实力,要实现梦想遥遥无期,他决定求助集体的力量。詹可和多方奔走,许多老专家被这个老农民请倾家荡产挽救珍稀物种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许多人答应提供支持。随后,淮王鱼研究所陆续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詹可和还邀请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解答淮王鱼等鱼类养殖繁育技术难题。詹可和与他请来的技术团队终于在2001年相继攻克了淮王鱼种鱼培育、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历时5年成功繁育出淮王鱼鱼苗,并研制开发出“淮王鱼”专用饲料配方,走出了拯救“淮王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第一步,令中国整个水产养殖界震撼沸腾!詹可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咱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