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海带”自我修养
一个“海带”自我修养
学什么都有可能剩下
很多针对人文科学留学生的就业指导文章中,第一条就是——“修一门有助于就业的第二专业,比如商科或者计算机科学”。
学习人文学科,确实更不容易找到饭碗。打开与经济、商业相关的美国网站,指导毕业生找工作的文章看上去比中国网站的还多。拿美国就业最差的历史专业来说,在搜索框打入“历史专业毕业生如何找工作”,出来的结果相关性非常高,而且足以让任何看到这些信息的人远离这个专业。不仅是历史学,很多针对人文学科学生的就业指导文章中,第一条就是——“修一门有助于就业的第二专业,比如商科或者计算机科学”。
多少文科学生看到这里会有骂人的冲动?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带着理想选专业,对于这些文科生,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建议是,越早准备越好。
在《福布斯》网站上介绍的几个成功案例中,一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文科毕业生Jenna,为了能进入广告业,足足坚持了16个月,最终被一家网络公司录取。这期间,Jenna和她的父母想尽了一切办法,“我妈妈连观看我妹妹的篮球比赛时,都会和周围人谈论我在找工作的事儿。”
不论你留学哪里,文科生就业就是难
出国学文科,因为对语言的要求更高,所以不仅申到好学校难,想留下找份好工作更难。不过,文科生就业的窘境不仅仅是针对外国学生,而是普遍现象。看看美国应届毕业生的抓狂和失落,也许就不会再埋怨自己接到了拒信。
Jackie马上就要从大学毕业了,这个社会学学士曾计划一毕业就在巴尔的摩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靠自己的工资还助学贷款,租一套公寓,再买一个新手机。不过她现在还只是一个没有固定新手的实习生,并且和父母住在一起。
“要是有人在我大一选专业的时候告诉我毕业时是这个境况,打死我也不信。”但现在,Jackie不信不行了,她发出了20封求职信,希望能在政府当差;却只接到一个录取,该职位后来还被取消了。“我从去年春天就在找工作,以为可以顺利就业,现在却陷入了僵局。”
尽管经济复苏让美国的就业市场显得景气了点,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仍然是艰难时期。???其联邦政府削减了支出,不仅导致政府岗位缩水,一些私人雇主也减少了福利。待遇不高的公务员职位也紧俏起来。
一些学生为了不待业,甚至开始接受无薪岗位。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并不少见。
Samantha也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心理学专业,她也曾计划尽快进入职场,好还清助学贷款。不过一次次的面试失败,让她不再抱有最初的期待,只希望能找到一份带薪实习。然后她想再做一份兼职,攒了钱明年读硕士。
“我发现没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很难有什么大发展。”Samantha和同学们都发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处境非常尴尬。“现在只要能有一份工作我就谢天谢地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和我的专业相关。”
美国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如此低迷,比如健康科学和商业,这些行业不仅就业强势,而且提高了应届生的起薪。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调查发现,2013年,美国的平均起薪将达到4万5千美元,比去年平均水平高5%。
随着金融业的复苏,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光是在美国的里士满一个城市,金融部门的雇员就比2009年时增加了12%,那里的第一资本金融公司提供了近1万1千个岗位。
高学历回国不敌“土鳖”
不管是什么专业,综合看来,美国的失业率在今年5月还是小有攀升。但这些新闻都不足以和中国699万应聘大军拼头条。而这699万高校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就是拿了外国学历的海归。今年,他们一部分压力来自自己搭了大把时间、金钱换来的“高学历”。
“你太优秀了,我们无法提供相符的岗位。而且,即使留下了,你也做不长。”求职时听到这句话,有可能是客气的谎言,也有可能是发自真心,无论怎样,这都意味着游戏结束。所以,从剑桥大学读研回国的小林,找工作时只肯说自己是南京大学的本科生,对留学经历避而不谈。
还有的时候,“海归”意味着不合群,即便找到了工作,在与同事的相处和竞争中也备受煎熬。同样从英国回来的Yan,在回国一年半以后,才跟公司签了正式合同。从国内名校毕业后,Yan申请到了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国际新闻学硕士,纪录片方向。在英国拍了一年的片子,Yan毕业后回到家乡珠海,一心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展拳脚。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海归的就业市场,还比不上珠海本地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坚持理想的Yan花了大半年才找到了一份无薪实习,在这之前,投了若干简历的她已经准备凭借自己英语和日语优势,找个薪水高一点的餐厅端盘子了。
更考验意志的是,这份实习似乎无休无止,迟迟没有人通知她转正。期间还有另一个海归实习生,做了一段时间后果断退出了。“我在部门里的学历最高,这反而成了一个劣势,成为被孤立的理由。”周围的同事们学历相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