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歌谣看封建婚姻中妇女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民间歌谣看封建婚姻中妇女地位

从民间歌谣看封建婚姻中妇女地位   摘 要:本文试图将妇女歌谣放在封建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对其观照,通过对妇女歌谣的分析,展现了封建婚姻中女子屈辱的人格、卑贱的地位及她们在婚姻中的商品性、工具性、木偶性特征。   关键词:妇女歌谣 封建婚姻 商品性 工具性 木偶性   民间歌谣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创作的,是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1]77自古以来,民谣就被称为观民风、解民情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对观民风、解民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妇女歌谣作为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地记录了妇女的生活情状,是一部妇女社会生活史。本文把妇女歌谣作为基点,以妇女订婚、结婚和守婚三个阶段为主线,探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卑贱家庭、社会地位及造成她们命运的原因,揭示她们悲苦、凄凉的一生。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商品性婚姻前奏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关系必须尊奉的无可悖逆的道德戒律。[2]85封建社会里,家长对于子女的嫁娶,所考虑的主要不是儿女们的感情意志、儿女们的终身幸福。在“男尊女卑”观念的统治下,父母对女子的婚嫁更是如此,对富裕、有地位的家庭来说,女儿的婚姻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 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3]如“燕子含泥不含沙,富家有女嫁官家”。在物质条件尚不富裕的贫困之家,经济因素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为了解决家庭经济之需,多索财物,把女儿当做“商品”买卖。如:   捶布石,响叮当,   俺娘卖我不商量,   添锅里水,下锅里米,   俺去南边捞笊篱。   一捞,捞烂了,   来家里,公公打,婆子骂……   ……俺娘为穷卖了我,   一卖,卖给了使船的郎……   青石头,响叮当,   我爹卖我不商量;   卖的银钱还了账,   不与小奴做赔房。①   在父母的眼中,女儿变成了一种可以用婚姻交换名利或钱的商品。在这种意义上,女儿和商品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东西,即可??用于交换之“物”,她们作为“人”的特征在这种“卖女儿的现象”中暂且消失。   “媒妁之言”在儒教婚姻文化中与“父母之命”同等重要,互为相伴。在以名利或财产为目的的强制交换婚姻中,除了父母之外,媒妁亦是造成这种婚姻的主要负责人。某学者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婚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矣。”[4]147媒妁作为男女双方的居间人,对婚姻的缔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孰知多半的媒妁,徒以吃喜酒、使礼钱(媒金)为她主要的目的。[5]15为了追求“媒金”以提高行媒的成功概率,媒妁往往对男女双方极尽赞颂之能事。[6]25“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7]1127她们看重私欲,唯利是图,只顾撮合,不及其余,做媒时常常言辞夸张,虚伪狡诈,蒙骗双方。其是女方轻信其言而成婚,婚后艰难的生活让女子痛悔不已。由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是不可能离婚的,所以便产生了对媒婆的怨恨。如:   大表嫂,烂稻草,   千声有钱万声好。   左次右次来把八字讨,   到现在害得我,   三顿吃饭只得两顿饱。   丁香花十八朵,   李老娘坑害我。   朝打骂,晚发火,   这个日子真难过。   甚至于咒骂:   一张嘴巴叽哩呱,   好似田中青蟩蟆。   无事就在讲空话,   叫儿叫女烂牙巴,   日后死在阴司地,   鬼卒拿你去捱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成了封建礼教对婚姻和爱情进行扼制、实行扼杀的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体现,[2]85这是女子进入悲苦婚姻生活的第一个枷锁。在此过程中,将女子当做一种特殊的商品, 或者干脆就是一件玩物,完全丧失了女性自己独立的人格,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是她们丧失婚姻幸福生活的前奏,歌谣中发出的声响令人心悸。   二、忍辱负重的工具性婚姻进行曲   买卖婚姻以利益交换为目的,把女人当做商品来对待,其性质是由他人强迫造成的婚姻,它剥夺了被拍卖者(主要是女性)的自主权和人格。[8]7在这样的前提下,女子作为“商品”只能从一个被轻视的家庭转到了另一个被奴役的家庭,这种转变更加深了女子的悲苦。在新的家庭中,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更谈不上尊严和地位。“娶过的老婆买下的马,由人家骑来由人家打。”她们只能是婆家买来的一个简单而高级的工具:是伺候公婆的工具;是伺候丈夫的工具;伺候小姑的工具;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   (一)伺候公婆的工具及公婆的打骂   家礼是中国封建家庭的必然产物。它好像一面光亮的镜子,显明地照射出中国封建家庭、社会及民族最深处的特质,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