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建衙门“三字经”
                    封建衙门“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南宋以来,多少读书人通过它的启蒙了解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实,还有另一种“三字经”,虽然没有人这样称谓它,但在封建衙门这个特殊的地方,其地位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个妇孺皆知的版本,并且每天都高高悬挂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官府大门上。 
  公生明 
  在封建社会,一进衙门,首先就会发现一块巨大的碑石正正威严地矗立于大堂前,这就是有名的“诫石”。“诫”者,警诫、劝诫之意也。对象是谁?当然是每天在这里威风八面行使权力的官员大人们。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个群体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好感,他曾多次将其喻之为“贼”,认为只要皇帝稍不留神,他们就会偷窃百姓的膏脂,盗挖国家的基石,这样让人劳神的一群,不随时申诫还了得?!它的阴面刻的就是十分有名的16字铭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而阳面刻的是更为显眼、更为夺目、更为庄严的“公生明”3个楷体大字。 
  此3字最早语出《荀子·不苟》,曰:“公生明,偏生暗。”也就是说,没有偏心便没有偏见,也就不会滑向偏激的泥淖。公正,便没有先入为主,便没有影响判断的各种人为的干扰,塞蔽心灵的乌云便自然烟消云散。沧海月明三万里,扶桑亮彻遍宇宙。物之理,事之理,天地之理,人之是非还能不明察秋毫吗? 
  明朝时,泰安知州顾景祥认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若是能够真正领悟这3个字的妙处,并能身体力行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走得稳健,更能走得长远,一生无忧无患,遂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八月,以“公生明”3字为骨架,血肉丰满为一则《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刻石置于泰安府衙。顾景祥的始开先河,后来被有信仰、有理念、有操守的官员们深为认同,蝴蝶效应即一波波扩大。山东巡抚年富以端劲的楷书碑之,后又由清代名臣颜伯焘刻石立于西安碑林,峻峭、浑实、锐利、酣畅,警策之余,又令人爱不释手,久久忘归。 
  “公生明”3个遒劲的大字,每个进出衙门的食??者随时都可以目睹之,心念之,有公则有明,则不会生糊涂念,说糊涂话,做糊涂事,虽处风波之地亦可闲庭信步安然无恙矣。 
  琴治堂 
  《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鲁国人宓子贱受命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这个地方,他没有事必躬亲的习惯,也不愿深入田间地头做调查研究,只是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境内百姓有口皆碑:“这是个好琴师,更是个好父母官。” 
  他升迁到别的地方后,继任者叫巫马期。这个巫县官终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昼夜不闲,最后治理得也不错。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贱说:“我的做法叫用人,你的做法叫用力。用力做事的人当然劳苦,用人建功的人当然安逸。” 
  这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不过,这个“无为”可并非什么事情都不干,而是不折腾,不扰民,更不为了搜刮肥己而巧立名目、苛捐杂税、酷刑峻法,只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百姓感觉不到有人在管治他们却已经悄悄地、自然地、润物无声地实施了有效治理。这不正是孔子倡导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仁政”吗?可见,宓子贱是深得其师真传并笃力行之的。其实,在这个美丽的故事后面,真正的文章恰好被掩去了,这就是,宓子贱绝非一般的官员,他曾在中央为官,由于同僚的嫉妒,政治理想不得施展,故而去了地方。这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看似弹琴做乐不务正业,其实,他之所以能够如此逍遥,安享太平,而没有大量访民来击鼓鸣冤,是因为下边工作做得好。 
  宓子贱连门都不出,如何才能这样?显然,是他的知人善任、政清事简之故,所以才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可见,“鸣琴而治”,不只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也是深得“大道至简”的真髓,从而达成“以简驭繁”的统御期许,这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从容自信的翩翩风度,风生水起、举国赞颂、国君宠信的大成功无疑是封建官员的楷模和典范。诗人杜甫这样赞美曰:“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题终明府水楼》);“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赠斐南部》)。其间充满了诗人无限的推崇和钦服。宋代被誉为铁面御史的大清官赵抃,无论上任或离任,都只是一琴一鹤相随,显然,人们一看便知这是宓子贱的“粉丝”,而他的良好治绩和口碑,无疑又是一个宓子贱穿越而来。 
  历代皇帝当然推崇和表彰宓子贱这样的官员。后来的官吏们不管能否做到,也都以其为标榜,于是,县衙的二堂逐渐就有了另一个好听的名字“琴治堂”。 
  其实,“鸣琴而治”不单单是“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它的核心是一个“仁”字。“琴治堂”的楹联便是极好的诠释:“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清慎勤 
  “清慎勤”,这是衙门三堂上的横匾所书。 
  “清”即清廉,“慎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