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蕴宽、吴瀛与溥仪出故宫后一段往事.docVIP

庄蕴宽、吴瀛与溥仪出故宫后一段往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蕴宽、吴瀛与溥仪出故宫后一段往事

庄蕴宽、吴瀛与溥仪出故宫后一段往事   故宫藏有多少国宝无人知晓,有多少件稀世珍宝流失国外,更是迷雾重重。近百年来,参与抢救故宫瑰宝的有识之士数不胜数,其中庄蕴宽与吴瀛舅甥联手抢救国宝、鼎力参与筹建故宫博物院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写民国不能不写故宫博物院,写故宫不能不提庄蕴宽和吴瀛”。   “没有庄家就没有吴家”   庄蕴宽,字思缄,号抱闳,1866年生于宁波,1932年卒于常州庄家场二知堂本宅,系清末名臣,思想倾向维新改革,1891年任广西梧州知府,兵备道,后任广西边防督办。甲午战败后,他目睹清廷腐朽无能,遂创建中西学堂,广罗人才,亲自招募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蒋光鼐等一批热血青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地支持孙中山同盟会,为革命人士提供方便。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曾盛邀庄蕴宽搭乘同列火车由上海驶抵南京,并任命其为江苏提督,协理军政大事。   作为民国元老,庄蕴宽与孙中山、宋教仁、胡汉民等民国创始人过从甚密,跟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等也结交颇深,甚至曾和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同游法源寺赏花,其社会活动家地位可见一斑。庄蕴宽还是著名书画家,行楷冠六朝风云,绘画擅山水人物,梁启超曾为他的《扶桑濯足图》题诗,严复曾为他的《濠梁观鱼图》佳作题字。   庄蕴宽的二姐庄还是吴瀛(字景洲)的母亲,著名书画家吴欢(吴瀛之孙,吴祖光夫妇之子)坦言“我吴氏一门三代在能诗擅画的江苏常州才女曾祖母庄还女士引领下,事实上也继承了庄家这位先贤的很多风范”。他更表明“没有庄家就没有吴家”。   吴瀛的父亲吴稚英曾任浙江平湖县令,此君深得张之洞赏识,被邀至湖广总督府充当“高级参谋”。吴瀛,字景洲,别号栗亭,生于1891年,十三岁考入浙江大学,后随父到武汉进入我国最早培养外交人才的湖北方言学堂(即外语学院)攻读英语,十九岁毕业后起先在东北中学当英语老师,后调北洋政府内务部任职,因他既擅长诗文书画,又精通英文,颇受上司赏识,从一般科员、科长逐渐跻身枢要,出任北京政府坐办(相当于现今的北京市政府秘书长)。   仿???前世有约,今生有缘,吴瀛在北京工作期间因其妻周琴绮在南方家乡,他无家居住,便借住舅舅庄蕴宽宅第,其孙在《吴欢酷论》一书中写道“庄蕴宽先生待外甥吴瀛如亲子一般”。从此,庄蕴宽不仅倾心传授诗书琴画知识,还使吴瀛逐步成长为一名不畏权贵,敢于仗义执言的正人君子,演绎出舅甥合力抢救故宫国宝的一段佳话。   心忧国宝流失 甘当重任   庄蕴宽、吴瀛二人工作地方虽然不同,但都负责被废皇帝溥仪及宫内各项事务。事实上,从1912年溥仪退位起,到1923年十余年间,溥仪和他的宗族遗老遗少一直都在觊觎故宫珍宝,想方设法窃为己有;更兼北洋政府许多显赫政要原本就是清廷官员,表面赞成共和,暗中尽向被废皇帝表忠心,如此蛇鼠一窝多年,故宫所藏珍宝不翼而飞事件屡屡发生。作为北京政府坐办,吴瀛目睹国宝如流水般不断流出宫外,自然心急如焚,他在《故宫尘梦录》中写道:   溥仪久居宫禁,颇不安分,与张勋、康有为等旧臣阴谋串联,常思复辟,造出很多事端,且将宫内宝物不断移出宫外,这些事情恰在我的管辖之内。由于事涉重大,我毕竟一介书生,哪里经过如此复杂的局面,倘若真出变故,非同小可,杀头之罪姑且不谈,国家颠覆,天下大乱,祸延百姓,腾笑世界,则谁来承担?   吴瀛为此曾多次上书最高当局将溥仪等宫廷孤老遗少请出宫外,切断国宝流失根源,但每次呈文后均杳如黄鹤。有道是邪不胜正,天助善者,正当吴瀛彷徨无助时,他的一位故交易培基来找他,易培基是他在湖北方言学堂同窗,毕业后曾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后被孙中山聘去南京政府任职,并以孙先生代表身份来北京与苏联公使加拉罕谈判庚子赔款分配事宜,每次来北京都寄宿吴瀛家里或由吴介绍的附近旅馆,这次他来告诉吴瀛:“你平常谈的要请溥仪出宫,昨晚我们(此时易已出任政府教育总长)开了一个会议,组织了一个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推举李石曾(煜瀛)做理事长,会内除少数专任职员外,聘请许多专家以及各机关人士做顾问,政府各机关规定每个部派两人为助理员,内务部自然要派,你来吧。”   吴瀛听了,眉舒目展,笑道:“我自然要参加,但我不要由内务部派,还是由你们那里聘做顾问好些。”他解释说,如果他代表内务部就得为内务部说话,而内务部又难得与他一致,易培基同意了他的建议。   就在两人谈话当天(1924年11月5日),国民军司令部通知溥仪等清室人员即日起搬出故宫,溥仪紧急召开会议,研讨对策,得出结论说:“按照民国元年优待条件,清室本应移居颐和园,只因民国政府不令迁出,延迟至今,清室对迁居一节本无所谓,不过时间迫促,实在来不及,宫内各物原属爱新觉罗氏私产,当然有自由处分管理之权,不能点收,请约定时间,清室自迁,物件不予点交。”   尽管“虎死虎威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