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拜祖大典电视策划
拜祖大典电视策划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都有大量海内外华人华侨到随州市寻根谒祖。1992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节名。自2009到2013年,湖北省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李兆焯、厉无畏、何厚铧,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等知名人士先后出席。2011年5月,“炎帝祭典(随州神农祭典)”作为大型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5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专门就寻根节发来贺函:“举办此项盛典,对于海内外同胞共同传承炎帝神农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意义至深至远,本人深表钦佩。”
湖北卫视2009年至2010年,作为主要电视媒体参与大典活动的现场直播,2011年开始作为大典的策划制作机构,全面介入大典的设计与编导制作,2011年到2013年,连续三年组建大典的导演团队,根据省委省政府“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高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全力以赴办好随州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活动”的指示精神,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破常规。
对炎帝神农的把握
整个大典创作的难点和焦点在于对“炎帝神农”这个人物的把握和理解。炎帝神农年代没有文字,今人对炎帝神农的了解,多通过神话传说,加上散落在历代文献里的一些片段记载。节目主创在研读大量的神话故事及少量的历史典籍记录,以及今人对炎帝神农的研究文字以后,确立了塑造“炎帝神农”的总体原则:对“中华始祖”美德的归纳: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开放精神、民本精神、奉献精神。所谓“纲举目张”,有了人物形像之“纲”,节目构思、音乐创作、舞台设计、仪式设计、炎帝像的处理才有了着力点,是为“目张”。
拜祖方阵的设计原则
在国内为数不少的祭祀活动中,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的拜祖方阵是独具特色的亮点。它具有很强烈的仪式感与文化???量,是对中国古代祭祀仪式的推陈出新。导演组在设计方阵时,遵循着“仿古的包装,时代的精神”的原则:礼制、服装、道具、发饰,从文献中寻找古代祭祀的依据;文化、意义、精神、喻示,在当今的时代文化中发掘源泉。比如:辛卯年大典的拜祖方阵由奉祀、幡旗、古鼎、五谷、薪火几大方阵组成;壬辰年大典的拜祖方阵由奉祀幡旗、耒耜、百草、市易、纺织、驯兽、古陶、版筑、古琴几大方阵组成;癸巳年拜祖大典的拜祖方阵包括幡旗方阵、炎帝八德方阵、敬奉享酒方阵、民族团结方阵、百家姓方阵、海外华人方阵、薪火相传方阵,这样,每届大典拜祖方阵的服饰道具等观赏层面的样态各有变化,拜祖方阵所蕴含的精神意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满足了我们在当今举办拜祖大典的各项政治、文化诉求。
音乐创作的风格
以“炎帝神农”的形像为中心,大典的音乐走的是力度感和恢弘大气的创作思路,从《钟鸣盛世》到《中华祭礼》,从《烈山鼓乐》到《炎帝颂》,从《炎帝大歌》的改编到仪式音乐的选用,都是恢弘大气,充满了刚性的力度感和穿透力,充分表达了今人对始祖的热烈赞颂和顶礼膜拜,取得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量身定做歌曲《炎帝颂》。特别邀请熊召政、卞留念等名家为炎帝神农打造了新的颂歌《炎帝颂》,大气磅礴、旋律上口,易于记忆与传唱,经过著名歌唱家韩磊的完美演绎,歌曲迅速在群众中得到热烈的反馈,取得深入心的效果。《炎帝大歌》是首届大典时创作的一首美声歌曲,原唱是杨洪基老师。编导组对其进行了全新的改编,采用一个女美声和四个男美声小合唱的演绎方式,保留原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但音乐形象更为丰满,情感更为丰沛,赋予了《炎帝大歌》新的艺术感觉。仪式音乐的选用遵循“古典气质、现代手法”的原则,突出拜祖方阵行进时的庄严肃穆,强化敬献花篮、敬献高香等仪式的虔诚情感。
舞美设计的理念
三届拜谒炎帝神农大典都在随州谒祖广场举行,背景是气势恢弘的炎帝神农大殿。所以,舞台美术设计的理念追求规模宏大,炎帝神农文化的元素更为彰显。在随州祭祀炎帝神农的传统中,“鼓”是重要的祭祀乐器,因此,辛卯年拜祖大典的舞台造型充分运用“鼓”的元素,LED屏也设计成鼓的形状。与舞台造型相呼应的是,节目中也多次用到“鼓”的形象,《烈山鼓乐》的鼓变化多端,《炎帝颂》的鼓型舞台颇具匠心。舞台的景片设计用了“竹简”的元素,将颂炎帝文的内容制作到竹简上,给大典营造了拜颂炎帝的浓烈氛围。壬辰年拜祖大典的舞台在“鼓”的造型基础上叠加了几层圆台,在广场上再造了一个天坛。天坛本是皇家举行祭天活动的场所,用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上,气氛也非常合适。癸巳年的舞台再度用到竹简作为主背景,竹简上的内容变成记载炎帝活动的古代典籍,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