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允明对岭南风物书写
祝允明对岭南风物书写
摘要:正德十年(1516年)始,明“吴中四子”之一祝允明宦游岭南凡五载。在粤期间,祝允明勤勉政事,公余遍游岭南诸处,留下诸多诗文。其纪游、物候、风俗等诗文,描绘大量岭南风物;其所撰《兴宁县志》,为现存最早之兴宁志,亦为客家地区现存最早县志。宦游岭南,是祝氏一生仕、隐矛盾冲突的顶点,在粤期间的诗文全面展现了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其岭南诗、文、志,是岭南文化研究非常珍贵的史料,对了解明代客家乃至岭南地区气候、风土人情、民系变迁提供了生动资料。
关键词: 祝允明; 诗; 文; 岭南风物; 岭南文化
中图分类号: I26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4-0042-07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弘、正间“吴中四子”之一,明中期颇有影响的作家、书法家,素有“明代第一草书”之盛名。正德九年(1514)秋,祝允明因七试不第,五十四岁赴京谒选,得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令。旋即南下赴任,一路延宕,正德十年(1515)端午后始抵,十五年(1520)迁应天府通判,宦游岭南任兴宁县令凡五年,兼短期摄南海县令。期间,祝允明留下大量诗文对岭南风物的书写:从山川名胜与先贤古迹的游历与咏叹,到民俗、物候的深入体察与刻写,无不深深地烙上岭南风物印记。这些诗文,丰富了岭南风物的呈现角度与层次,亦拓深了岭南风物的书写深度,代表了中晚明入粤士人对岭南风物的独特视角,其诗、文、志均是岭南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一、纪游诗文
岭南谓五岭之南,自汉武帝四路兵马征南越王赵佗,归“中土”之列,不复有异。但岭南僻壤,虽物产丰饶,然暑热衍阳、溽湿郁积,又复远离中土,混蒙未开,历来被目为瘴疠之地。自汉至明,岭南均作为朝廷或外放、或贬谪官员的蛮荒之地。王士性《广志绎》云:“潮州在唐时风气未开,……今之潮非昔矣,……然开云驱鳄,潮阳之名犹在,故今犹得借此以处迁客。盖起万历丙戌,十载内无邑无之。……止普宁一邑无人耳。”[1]362即至明万历间,仅潮州所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即今梅县及周边地区)、澄海、饶平、平远、大埔、惠来、普宁十邑之中,仅普宁一邑无流放官员,故历代朝廷命官均视岭南为畏途。祝允明以衰年得授兴宁令,千里南下,实无异于贬谪。
正德十年(1515年),祝允明正式到任。从繁华吴中远赴岭外之地,眼前所见、所闻,与原本心理预期落差极大:
道惠何曾惠,言宁又不宁。一春眠里过,三日水中行。坡老荔犹涩,陶公酒未成。哥哥浑不顾,枉费万千声。[2]445
以“惠州”之“惠”、“兴宁”之“宁”二字做文章,反其意而用之,自嘲惠州既不“惠”,兴宁也不“宁”,且物资匮乏,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标题作“戏作”,既含自嘲之意,又兼无奈之慨。
罗浮山处粤中,“山踞广惠二郡”,司马迁比之“粤岳”,为岭南第一名山。自晋葛洪于此修炼,遂成仙山。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天语”“日”条:“罗浮称朱明之天。日之初出,山上辄先见之。俯临三千余仞,所处高,故所见早。人见之于旦于昼,予则尝见之于中夜。……盖夜中见日,自昔皆言罗浮之异。尝有客宿于山巅,夜分见第三重峰有块火,大如车轮,光怪回翔,与它火异。”[3]1《广东通志》卷之二“疆域”“惠州府”条:“丰湖西北之十里曰博罗县,有罗山焉。相传有浮山自蓬莱浮来,合为一山,曰罗浮,是为朱明洞天,异人栖真之所也。”[4]宋代大文豪苏轼贬谪惠州,多次登临,吟咏诗、文,佳句迭出,更使罗浮声名日盛。祝允明宦游岭南期间,于此名山独有寄意,多次与友人往游罗浮,诗、文皆有可观者。《游罗浮记》全文千余字,从交代罗浮地理形胜起篇,于罗浮诸胜,记述极详,形容备尽、生动:
……须臾,便过梅花村。无一树,徒名在尔。便已循山足,望山色异甚,状亦绝诡:奇山横亘,盘盘如巨屏,略无林樾,然而神气岋岋,若与天为徒。高处峰崖接次不断,下则杰石植建,或数枚、或数十百枚,各离立若士伍;鱼鹤不丛杂,犹将帅,犹卒徒,犹缨冕,犹王朝君、臣公、司官、隶列侍,犹天仙、道士临醮,俨其威仪然。玄皓异章,危顶如飞云。麻姑、仙女诸名峰,朱陵、青霞诸洞,君子、通天诸岩,皆时睹一二。[2]660
过村入山,循道望山、见山,由远及近,移步换景,步步写来,从容不迫,景致虽多,而不见繁杂,有峰回路转、身临其境之感。描述怪石形状,语极精准、生动。描写鱼、鹤有序不丛杂、“俨其威仪”,以车轮战法,连用五个排比的比喻句,摹写精细,句势磅礴,犹在眼前。
述及与道士幽室座谈一节,文字跌宕有趣,颇类小说笔记行文,有奇气、仙气: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4期 张新标: 祝允明对岭南风物的书写
……李乃悉数山所产,却便便不休,又出黄纸,印列万物性用、形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