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粮食、土地、生活一个中部县城嬗变
粮食、土地、生活一个中部县城嬗变
南坑村一角。村庄如今已经人去房空,唯剩钟兆武一家还在坚守。
11月10日,早8时许。吃过早饭,钟兆武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南坑村驶往安义县城。车上颠簸着几把青菜。一小时后,他来到县城,拐入杨梅头农贸市场。在几家米铺前,钟挑挑拣拣,但很难找到本地产的大米了。最终,他买了两袋50斤装的东北大米:一袋留给在县城带孙女的老婆,另一袋他带回南坑村。
以前,进城看孙女,他总能从家里带些米,但现在只能抓几把青菜了。去年春节后,他就没再种粮了。不过,他仍是南坑村最后的耕种者。多年前,其他村民就不种地,都进城定居了。住在县城的村民,也靠买米度日,耕地则或给外人耕种,或抛荒—有连片的耕地里,长满两三米高的杂草。
南坑村是安义县新民乡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村里本有32户、共136人,但目前只有钟兆武在无奈坚守。原本喧闹而充满活力的村庄,一夜之间,成了荒郊野外。
现代化进程,像一台台大型的推土机,横扫中国。在钟兆武面前,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已经历嬗变,并且,正在剧烈嬗变。 “变味”的大米
安义是南昌市下辖的一个郊县,距南昌市区65公里。从南昌出发,驱车沿赣西北前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安义县城。这是江西省面积最小的县,只有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多,全县就32万亩,人均耕地也就1亩多。
中部很多县域也是这样:一户人家粮食除了够吃,还够喂养十来只家禽和几头猪。平日,偶尔也可拿少许的米去换钱—在安义街头或农贸市场里,农人撂下盛满大米的箩筐,就米质、米价与购买者争论、讨价还价。不过,这是20多年前的场景。
如今的村庄里。早年盛行的耕牛、“铁牛”、碾米机,相继逝去。那时,碾米机发动,震得满村响的场景,也一去不复返。当下,粮食的生产、包装,早已打上深深的工业化烙印。人们从市场买到的米,都是整袋包装好了的。米袋的封面设计,也搞得充满了乡村气息。很多米都是从黑龙江等全国重要产地运来的。安义人吃到的大米,也不再是过去那种纯产自安义的谷物味道了。
“安义也种些米,但不知道卖到哪里去了。”在钟兆武看来,外地大米的“入侵”是市场化充分的结果,也是供给不足的写照。因为土地的利用率,已比不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那时,一年种两季水稻,冬稻结束后,还种油菜。如今,绝大部分村民的田地,要么荒芜,要么是给别人免费代耕。即使是别人代耕,通常也只耕种一季。 “大户化”隐忧
免费代耕,一般出现在那些耕作条件不是太好的区域。安义县28万人中,有12万人常年在外务工—这几乎囊括了全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剩下在村的,主要是些老弱病残。也正因人力大规模地出走,抛荒的土地才有了被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可能。耕作条件较好,水源充足,便于连片耕种的区域,通常有种粮大户来流转。2012年,安义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其中,流转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442户,流转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6户。在鼎湖镇,土地流转率甚至高达80%。
土地流转在安义渐成风气,是最近三四年的事。10年前,安义的耕地也出现了严重抛荒,粮食产量在2004年以前,出现了“连续减产的局面”。2004年,粮食才有了难得的增产,但总产量就13.3万吨。可惜,这一扭转局势的增产,也不过是昙花一现。2005年,安义粮食产量跌到10.8万吨,同比锐减了18.6%。
随后减少的,还有耕种面积: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比2006年减少2389亩。改革开放30年后,农民对土地的兴趣越来越淡了。不少种粮大户从2010年起,开始有机会大面积地流转农户的土地。即使这样,2012年,安义县提出的粮食生产任务—“播种面积达57万亩,总产量达5亿斤”,也无法完成—无论是亩数,还是产量。
这不妨碍人们对安义土地成功流转的赞誉,毕竟散户不种地,大户来种地,不仅解决农田抛荒问题,且规模化经营,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看起来,这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令人神往的路子。但潜藏在背后的问题一旦爆发,是比散户抛荒更可怕的行为。
鼎湖镇,随着种粮大户增多,市场的无序竞争不断推高地租。2010年,这里每亩地流转的经营价是200元,但此后每年每亩上涨80元至100元不等,现在这里的地租已涨到460元每亩。有的甚至冲破500元一亩。
“种粮能有多大利润呢?”安义县农业局经济管理站站长谢邦根告诉《南风窗》记者,他们曾做过调研,一般情况下,一亩水稻地就挣400至500元。很好的水田,一亩能挣到600元。“如果租金乱涨,种粮大户无利可图,一旦退出,十几万常年在外的安义人,谁来种田?”谢邦根说,这是他最为焦心的。
农户不愿和大户一次签几年合同,只希望一年一签。由于有种粮大户的竞争,他们不愁土地没人租了,所以坐地起价。但一年一签,也让大户缺乏持续经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