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镇江熟知台湾牙医
老镇江熟知台湾牙医
外公安详地走完了87年的人生之路。当我怀着对外公的无限思念首次踏上台湾的土地,我百感交集
今年元月初,我跟随“全国台联江苏省台籍青年返乡交流团”第一次踏上故土台湾,内心激动不已。除了一遍遍地想象见到素未谋面的台湾亲人时那感人的情景,我的脑海里也不断地浮现外公留在我童年记忆中的那些身影……
我的外公陈木,字光华,1908年生于台湾台中县梧栖镇文化里。梧栖镇是一个渔港,陈太公以经营渔行生意持家,外公早年在梧栖家中帮忙做生意,但始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上世纪30年代初,外公前往日本游学,并经当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攻读口腔专业博士学位的伯公陈水河介绍,进入了该校学习牙医。这段求学东瀛的经历为外公日后成为一名专业的牙医奠定了基础。大学毕业后,外公回到台湾开始了行医生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身在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外公也感受到了大陆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他心中燃起对大陆的向往,和几位同乡好友前往大陆,而外公的名字“光华”即是他来到大陆之后更改的,意为“光复中华”。1938年,外公从台中登船先到上海,然后前往山东、江苏一带,边行医边行访祖国的山山水水。上世纪40年代初,外公在扬州结识了我的外婆,并在扬州短暂定居之后把家安在了一江之隔的镇江,因为当时的镇江是民国时期江苏省省会,在沪宁线上交通方便,这段时间外公也曾数次回台湾探亲,直到1949年两岸隔绝,骨肉亲人从此天各一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外公虽然不能回家,但在镇江也因有了儿女,心中总算得到一些慰藉。当时的大陆百废待兴,牙医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陌生的。但是外公凭着年轻时学到的精湛牙医技术,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养活了全家7口人。因为外公医术高明,在镇江百姓中渐渐有了好口碑,他还被选上了镇江市金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和政府也对外公的特殊背景和技能给予了重视,为了照顾外公,劝他放弃了开个体诊所的做法,邀请他到镇江市牙病防治所(今镇江市口腔医院)做医生。当时镇江市卫生局领导给???公开出了每月90元的工资,而牙病防治所的所长工资不过60元。
听家人讲,外公去了牙防所工作后,每天找他看牙病的患者排起了长队,外公从早忙到晚一刻不得闲。加之当时正处十年浩劫之中,外公自由不羁的性格与外在政治环境的格格不入,使得他在牙防所工作了不到两年就回家了。尽管上级领导再三挽留,但是外公的脾气十分倔强,这也是他一生的性格写照。为了让外公养家糊口,同时也为了解决其他几位个体医生的生存问题,卫生局领导同意以外公的诊所为主体开设了一家“镇江市东风路联合诊所”,对外称是集体所有制的诊所。家里至今保留着这个诊所的公章,也成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台胞迎来了政治生活的春天。外公先后担任了镇江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和第一届政协联谊会会员。1982年镇江市台联成立,外公成为第一届市台联理事。
武术是外公业余生活的一大爱好,他自创的鹤拳在镇江武术界赫赫有名,成为除牙医之外他另一张被人熟知的个人名片。外公曾是镇江市第一届武术协会理事,还于1983年春代表江苏省武术队赴山西太原参加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获得了优秀表演奖。我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每天天不亮,外公就在门外练起了鹤拳,他练拳时的精气神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外公在台湾有4个女儿。两岸开放探亲以后,在台湾的大姨和二姨分别多次来大陆探亲,每次台湾亲人来都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时候。1989年,外公终于回到了分隔40年的故乡台湾。而回到家乡的外公看到的只是父母双亲的墓碑,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是我们晚辈难以体会到的,也成了我们立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动力。
1995年3月,外公安详地走完了87年的人生之路。时隔18年,当我怀着对外公的无限思念首次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台湾亲人的时候,我百感交集。虽然外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两岸的亲人却依然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们身上留着同样的血液。
外公,我回来了……10年,爷爷从未离开
蔡礼燕
我的爷爷蔡子民,原名蔡庆荣。1920年出生于台湾彰化一个传统书香之家。1939年,爷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担任东京《华侨日报》总编辑。1946年,回到台湾创办《自由报》并任总编辑。1947年,爷爷参与“二·二八”起义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来到大陆,并加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也由此翻开了他人生不一样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一直从事对台广播的编辑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赴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文化参赞,以台籍外交官的身份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回国后,爷爷历任台盟中央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台盟中央主席。还曾担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