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空白与学生想象力培养
文本空白与学生想象力培养
“布白”乃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间问题的重要理论,而笔者此处所说的课文空白,是指在教学中努力发掘教材中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来填补这一空白,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的艺术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发掘语文文本的空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发掘文本中故事描述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事物描写细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我注意发掘课文描述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对原文进行补充和拓展。
《端午日》一课的语言简练明快,留有许多的“空白”之处。全文仅用七百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划船竞赛和赶鸭竞赛的生动场面,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底。写龙舟竞渡到白热化阶段,一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引人遐想,但作者点到为止,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于是,我以此为切入点,问学生:“文中写赛船的场面,为什么要写‘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呢?”有学生接口就回答:“是为了进一步渲染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我紧扣学生的回答不放,再追问:“那‘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是怎样的激烈情形呢?”学生据此想象开了:有的说,“韩世忠在前面带领士兵冲冲锋陷阵,梁红玉在老颧河水边咚咚地擂鼓……”;有的说:“当士兵与金兵拼杀,眼看招架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阵阵雷鸣般的鼓声,又突发精神反败为胜……”;还有的说,听到梁红玉咚咚咚急促的冲锋鼓声,战士们快速地向逃跑的金兵追杀过去……。通过想象,使古代战场上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情形”呈现在学生眼前。想象后,我又追问学生,这些“种种情形”,作者为什么不把它都写出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这样写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且懂得写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为进一步体会这一写作特点,我又让学生再找类似的句子,想象并描述出具体的场面来。课文接着写赛船过后的赶鸭竞赛:“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一个“新的花样”、两个“各处”简洁明白,带给读者的却是充满遐想的广阔天地。我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想象军民追赶鸭子时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了军民同乐的人情美,感受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节的淳朴民风和欢乐气氛。
二.发掘文本中人物活动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有不少文章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生动,事迹感人。然而在展现人物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省略许多感人至深的语言,尤其人物的心理活动,我努力发掘并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语言、高尚的情操,从中受到崇高的道德教育。
《安恩与奶牛》一课有许多故事情景课文没有深入地描写,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些空白,让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其想象力。
小说的第一处:故事开头写集市牲口交易场上的安恩。安恩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来做什么?本可以直接写,这也是读者想要知道的,小说却用几百字去细致写安恩的衣着外貌,像是给她画像;接着又用数百字去写安恩的奶牛,精细地去描绘并评价,而且在小说开始就点明“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就更难说安恩像是做买卖的人,同时,她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奶牛。那么安恩为什么到集市上来呢?学生读到此时心理悬念顿起,而小说并没有交待,所以我顺此心理引导学生想像这一故事上的“空白”,提问学生:“安恩是到集市上来卖牛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既可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达到小说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为体会安恩的人物特点作了铺垫。
小说的第二处:在牲口的交易市场,人们带来的牛都是交易的,安恩带来的又是这样一头“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好母牛,贩子和屠夫们关注她的奶牛,顺理成章。但当一位贩子有礼貌地问她:“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安恩的回答却使小贩困惑,以至于让这个精明的人“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但小说并没有写这位商贩说了什么,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我又利用此“空白”设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商贩,你面对安恩的回答该说些什么呢?”这样不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小说增添了悬念,加深了对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质疑,从而为进一步掌握安恩人物形象再作铺垫。
小说第三处:是小说的结尾。当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理应人们有一系列的反映,小说却没有交待,这又一次给学生留下“空白”。我再抓这一“空白”,让学生“猜一猜,人们都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话茬儿立即被打开了:有的说,也许有一些人恍然大悟,对安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