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处会议讲义.doc
一、能源概述
(一)能源的概念——能量的来源
(二)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形态分: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
2、按形成条件分: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加工或转化得到的其它能源。如电、煤气、各种成品油等。
载能工质——是指由于本身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能够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介质,既介质是能量的载体,水蒸汽是最重要的载能工质。
二、能源形势
(一)世界能源形势:化石能源为主、占总能耗的87.7%。
1、探明可采储量:
①石油1565亿吨(中东占63.3%,南美和非洲各占8.9%,欧洲占9.2%,亚太仅占4.2%)。
②煤炭9844亿吨(欧洲、北美和亚太为主产区,占92%)。
③天然气175万亿立方米(欧洲和中东为主产区,占75%)。
2、消费量:每年约100亿吨(以石油换算),其中石油约占40%,煤炭约占30%,天然气约占22%,其它占8%。
3、预测:按目前的储量和消费量推测,2040年石油将出现枯竭,2060年核能和天然气也将终结。
(二)我国能源形势:煤炭储量较多,以消费煤炭为主。
1、可采储量:石油23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4%;天然气2.23万亿立方米,仅占世界总储量的1.2%; 煤炭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6%。由此可见我国煤炭资源相对较丰富。
2、消费量:每年19.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量18.7亿吨,石油2.9亿吨、天燃气415亿立方米。
3、年产量:18.5亿吨标准煤,消耗大于产出,每年需进口一部分能源,尤其是石油,进口量已达37%。
4、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增大。
——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凸显。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不稳定的中东地区,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我国的平均能源效率只有36%,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能源环境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CO2、SO2及室温气体减排任务艰巨。
(三)我省能源形势
1、可开采储量:煤20.39亿吨,占全国的1.7%;石油0.92亿吨,占全国4%,天然气30.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0.138%。
2、能源消费总量:5207万吨标准煤。
3、年产量:2592万吨标煤,自给率49.7%,一半靠外调。
4、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源资源贫乏。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高。2004年为1.67吨,比全国平均水平1.43吨高出16.8%。比邻省辽宁、龙江分别高5%和10%。
——产出率低。2004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产出率为6.0元/千克,比全国平均水平的7.18元/千克低19.7%。
——高耗能的产业结构特征较突出。2004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81.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产业结构不合理。
——能源利用率低。我省平均利用率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上海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30-40个百分点。
——节能意识淡薄,能源浪费现象普遍。
生产企业偏面追求产值和效益,粗放经营,能源浪费严重,不注意节能,不重视节能技术,造成能源浪费。公共场所、机关等浪费能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鉴于能源可采量在逐年减少,而能源消费逐年增多现实,今后的能源格局在以石油、煤、天然气为主的前提下,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将更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能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2、清洁化。随着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标准(污染排放)的日益严格,能源的生产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如发展核能源、生物能源、洁净煤技术(液化、气化、脱硫脱尘)。
3、高效化。由于能源的加工和消费效益差别巨大,所以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效能的潜力更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能源的利用必然向高效发展。
4、全球化。能源资源分布和需求不均衡。各国、各地区都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满足其国内的需求。各国、各地区相互取长补短,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必然加快。
5、市场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化运作必然是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政府干涉的行为将逐步减少。
三、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标准是什么?都需要政策和技术标准确定下来。
2、强化规划,注重宏观指导和引导,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制定措施。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节约的整体水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
4、加快节能技术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