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招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与招聘

2004年-2006年,我有过两年的创业经历,受人之托到福州去创建一家小公司,从白手起家做到40多人规模,产品也有6位数的日UV。后因遇到瓶颈而放弃,交出总经理的位置来了现在的公司。因此实战经验是有一点的。 最近跟创业的同行在微博上聊招聘的事儿,我说,这肯定不靠高薪,创业团队哪里来的高薪?创始人自己能领3000块钱生活费就不错了。对于新加入者,最多发出业内平均线的薪水,又没有公司品牌背景,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不靠高薪,给期权行不行呢?也不行。第一你不可能给每个人一大笔期权,第二牛人又不是傻瓜,期权这东西非得在公司上市,最起码公司被收购的时候才能兑现。公司败了,神马都是浮云。所以单单提期权两个字,只能打动一些天真的孩子。 既然高薪期权都不中用,“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管不管事儿呢?还是不管事儿。人家辞职来你这里,关系到身家前途,若是不动心,别说三顾茅庐,三百顾茅庐的效果也不大。 讲讲我的观点。 行业有流言道,有说创业团队的前10个人关系到创业成败,有说7人的,也有说5人的。总之没有靠谱的伙伴,你就别创业了,别指望着开始做这事儿之后卧龙凤雏才纷至沓来。人“刘关张”可是一开始就聚会在桃园的。 在创业的最早一拨人中间,通常有那么三五位被称为“核心人员”。如果项目是产品驱动,就需要设计核心;如果是内容驱动,就需要运营核心;如果是电子商务,就需要营销核心。除此之外还得有至少一位技术核心,保障技术实现。最早的核心人员既是创始人,也得是牛人,他们的能力、投入度与默契度先天决定了产品的成败。 由于招聘带有很强的随机性,项目一开始,最好控制在“单靠核心人员就能拉起来”的规模。核心人员在自己的领域内必须是万能侠,又能吃苦,愿意打杂,什么活儿都干。直到把原型搭建起来,有一点说服力之后再开始积极招聘。起步阶段先得控制好需求,人越少越默契,协作成本越低,则发布产品越是敏捷。 接下来怎么招聘呢?主要靠核心人员走出去人拉人。刚才不是说了吗,牛人啊,不会是自封的牛人吧。一位广受认可的牛人必然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被许多人尊敬,由他出面去说服老同事、老同学、或是仰慕者加入。人家首先会想,牛人说好,必定不差。再听听产品概念,觉得酷啊,有前景。最后一看产品原型,眼前一亮,这事儿很有意思!这才开口问“我来了以后做什么,什么位置,什么待遇。” 所以我在上周的日志里讲:“项目本身够不够酷,初始团队的素质,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在工作中的默契度,才是创业团队的魅力所在。” 有很多创业团队,在扩张时候遇到了人才危机,我对此也曾感同身受。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有四个问题要问你。 Q:是否扩张太快,或是人员利用率不够高,以至于你如此渴求人才? A:人数增加的同时带来了更高的协作成本、管理成本,是创业初期的大忌讳之一。举个例子,宁肯让5位创始人每周工作80个小时,也要避免新招聘3个每天只肯工作8小时的人进来,不仅拖累默契度与敏捷度,还污染了狂热的创业气场。尤其在创业前半年(甚至是第一年),懂得如何压榨(激励)创始人,如何砍掉(精简)产品需求,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Q:是否创始团队的组建不够完整,或是核心人员不够力,以至于做原型也好,招聘新同伴也好,都磕磕碰碰? A:如果是这样,接下来的路将会异常艰难。建议有志于创业的人不要太心急,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不你先搞定靠谱的创业团队再起事,要不就找到一个创始人可以拿下的小原型来开刀。否则先立项,再招人,十分凶险,必然起步乏力。刚才不是说过嘛,创业团队的前N个人关系到创业成败,宁肯多花时间在筹备阶段,也不要轻涉险境。 Q:是否核心人员已经努力过,但还是招揽不到足够多的人才? A:那我就要反问一句,除了挖掘人脉关系之外,核心人员是否还可以作更多的行业社交?用完了老交情,还可以建立新交情,天底下大都是英雄惜英雄,牛人惜牛人。难道你觉得自己登高一呼,就有豪杰云集?或是三顾茅庐,就算是礼数周全?多花点心思和你想挖的人搞好关系,让他更认可你,也更理解你创业的项目,才有把握将他拿下。至不济也能多交一个帮得上忙的朋友。 Q:是否你已经找到了牛人,扩大了核心团队,却找不到足够的一线业务骨干? A:这完全合情合理。有资格成为一线业务骨干的人,多半选择去大公司领高薪,升主管,而不是加入创业团队冒险苦熬。解决思路有两个,首先是能者多劳,牛人(尤其是创始人)别摆谱别撒娇别挑食,身体力行到第一线去填坑。其次从一开始就认定,核心人员之外的业务骨干都走不了招聘渠道,而是由核心人员手把手带出来的。自己培养的骨干最可靠,不仅默契度高,对产品情景的理解也深刻,反倒是创业前期玩空降的风险极大。 招聘永远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我8年的管理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了一些正确的招聘观,不仅适用于创业团队,也适用于任何环境。虽然知易行难,自己也并没做得很好,但依然可以讲出糖水大道理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