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用铜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VIP

连铸结晶器用铜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铸结晶器用铜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连铸结晶器用铜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字【2007】237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序号61,计划编T-610《连铸结晶器用铜板》国家标准的制订,由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及工作如下: 朱书成、王希彬:标准执笔人,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验证。 曹国超、白金立、闫荣浩:标准中主要技术标准的验证,试验方法的试验、验证。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我公司是国内生产连铸结晶器用铜板的最大生产厂家,在接受此标准项目前已进行了八年多的市场调查跟踪,从目前的国内外标准看,国内有YB/T4119-2004《连铸结晶器用铜板技术规范》,尚无其他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我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德国KME公司,日本中越合金铸工株式会社公司的产品性能介绍,以及我公司从事多年生产、检测分析、试验研究,着手编制了本标准。 为了考证标准中有些技术指标的合理性,我公司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试制,跟踪市场调研反馈,从而使标准的制订更趋合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也使我们生产出的产品更稳定可靠,满足市场需求。 2、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原则 结晶器用铜板2000年以前主要以依赖进口,尤其是高强度CrZrCu材质,兼有高导电,高热传导特性,成为较理想的铜板用材。这种材质制造作为高新技术成为国内争相研制开发的热点。我公司是较早关注这项高新技术的厂家之一,通过与国内有关院校的合作,迅速研制开发成功,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结晶器用铜板全流程专业生产厂家。目前国内虽然已出台行业标准(YB/T4119-2004),但此标准与国际上先进企业的技术指标相比,某些性能指标有些偏低,不能满足连铸企业对拉速提高的期盼,过钢量(使用寿命)不稳定,给连铸企业生产组织带来了困扰。因此,无论是从产品制造方面,还是从连铸企业方面,都迫切需要有一个国家标准来指导,规范市场。 表一 化学成分对比 标准 材质` YB/T4119-2004 日本中越合金 (产品性能介绍) 德国KME (产品性能介绍) 我公司产品 (产品性能介绍) CuCrZr Cr:0.5~1.5% Zr:0.08~0.28% Cu:其余 Cr:0.5~1.5% Zr:0.08~0.30% Cu: ≥98% Cr:0.65% Zr:0.1% Cu;其余 Cr:0.5~0.70% Zr:0.07~0.12% Cu;其余 CuAg Ag:0.08~0.12% P:0.004~0.015% Cu:其余 Ag:0.07~0.12% P:0.004~0.015% Cu:其余 Ag:0.09% P:0.006% Cu;其余 Ag:0.08~0.12% P:0.004~0.007% Cu;其余 CuNiBeZr Ni:1.4~2.0% Be:0.2~0.6% Cu:其余 Ni:0.5~1.5% Be:0.10~0.30% Zr:0.10~0.30% Mg:0.03~0.06% Cu: ≥98% Ni:1.5% Be:0.2% Cu;其余 Ni:0.5~0.8% Be:0.10~0.25% Zr:0.10~0.15% Mg:0.03~0.06% Cu;其余 表二 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对比 表2.1 YB/T4119-2004室温力学性能(20℃) 牌号 项目 Rm(N/mm2) Rp0.2(N/mm2) A(%) 硬度(HB) Ⅰ CuCrZr ≥400 ≥280 ≥15 ≥110 CuAg ≥280 ≥265 ≥17 ≥90 CuNiBe ≥630 ≥510 ≥14 ≥200 Ⅱ CrZrCu ≥345 ≥235 ≥25 ≥100 CuAg ≥250 ≥200 ≥12 ≥85 表2.2 日本中越合金室温力学性能(20℃) 牌号 项目 Rm(N/mm2) Rp0.2(N/mm2) A(%) 硬度(HB) CuCrZr ≥400 ≥280 ≥15 ≥110 CuAg ≥250 ≥200 ≥15 ≥80 CuNiBeZr ≥550 ≥400 ≥15 ≥150 表2.3 德国KME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 牌 号 项 目 Rm(N/mm2) Rp0.2(N/mm2) A(%) 硬度(HB) CuCrZr 20℃ 410 270 25 120 200℃ 350 255 24 350℃ 295 230 22 500℃ 230 200 20 CuAg 20℃ 275 265 17 90 200℃ 240 235 13 350℃ 200 195 10 500℃ 90 30 40 CuNi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