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镉对双齿围沙蚕类金属硫蛋白诱导初步研究
镉对双齿围沙蚕类金属硫蛋白诱导初步研究
摘要 为评估重金属污染对海洋底栖多毛类的影响,选取镉(Cd)作为目标污染物,初步研究了镉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和海湾的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体内类金属硫蛋白(MTLP)诱导规律。结果表明,镉污染胁迫下,其暴露浓度对双齿围沙蚕体内MTLP含量影响极显著(P
关键词 镉;双齿围沙蚕;类金属硫蛋白;诱导
中图分类号 X503.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87-03
多毛类(polychaete)是栖息于海陆交错带、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无脊椎动物。自1960年始,国外学者就将多毛类的作为毒理生态学测定的模式生物[1-4]。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为近海沉积环境的主要优势种类[5-6]。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沿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日趋加剧。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对我国主要海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研究表明,某些典型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严重超标[7-12]。重金属不容易被降解,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而危害生态健康。海水中重金属能通过水相或者食物相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通常生物机体会迅速地发出应激信号,调整一系列的生理机制来缓解和消除金属胁迫,如增加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合成。
金属硫蛋白在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担当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储运、代谢和精细调节生物体内必需金属元素(Cu,Zn,Co,Ni)、络合固定游离金属特别是非必需金属元素(Cd,Hg,Ag,Pb),以完成体内解毒过程。金属硫蛋白在一些低等动物和植物体内发现的金属结合蛋白同样富含巯基(-SH),具有经典的金属硫蛋白性质,但并不完全符合上述MT的定义,通常被称为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like protein,MTLP)或金属硫肽(Metallothiopeptide,MP),至今已发现60多种无脊椎动物中存在着MT,海绵、帽贝、贻贝、沙蚕、虾蟹类、海胆和多种鱼体内也发现有MTLP的存在[13-15]。作为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海洋生物金属硫蛋白的分析测定及其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是目前海洋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16-20]。
本试验选取典型的底栖多毛类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作为试验生物,以重金属镉(Cd)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镉胁迫对双齿围沙蚕体内金属硫蛋白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海湾和河口区域多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评价提供背景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双齿围沙蚕采于辽宁盘锦市双台子河口,采集后将虫体置于冰盒运至大连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活体培养实验室,迅速将虫体转移至铺有细砂和过滤海水的聚乙烯水箱中。海水盐度30,pH 值8.1,温度15~20 ℃,连续充气,换水1次/d,换水时先冲刷箱底细砂,以洗去其上附着的残饵粪便为宜,养殖密度约100条/m3,投饵2次/d,早、晚各1次,饵料为牙鲆饵料。暂养时间约30 d,目的是使试验生物可以较好地适应实验室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的变化,以保证毒性试验的顺利进行。暂养期间随时检出死亡的虫体并记录。
1.2 试验方法
1.2.1 浓度梯度设置。镉单一污染组分别为:5、50、500、1 000 μg/L,设置过滤海水为对照,即镉浓度为0 μg/L。首先配制高浓度的储备液,避光4 ℃保存。镉的设定浓度与实际测定浓度见表1。表1中镉的实际浓度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Agilent 7500 c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得。此实际浓度和设置浓度差距很大,但其数值趋势与设置浓度的相同,可用于以后相关试验浓度设置的参考依据。
1.2.2 暴露试验。毒性试验开始前要将用于试验的全部玻璃器材在10% HNO3中浸泡48 h除去其表面的重金属元素,过滤海水清洗备用;选用粒径为60~2 000 μm的海砂作为沙蚕底栖生活基质,首先将海砂浸泡于10% HNO3中4~7 d,以除去其表面的重金属元素,于65 ℃烘干,再于550 ℃下灼烧12 h,以除去细砂表面的有机质,最后过滤海水洗净,分装于上述已处理好的2 L玻璃烧杯中,细砂厚度约为3 cm。试验开始前24 h将配制好的母液用经脱脂棉过滤的海水稀释到各指定暴露浓度。试验中包括对照组在内的每个浓度梯度设置5个重复(2 L烧杯),每个重复放置3条大小均匀、健壮活泼的沙蚕。试验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毒理学实验室中进行,烧杯置于恒温水浴槽中,温度为20 ℃,试验期间保证向烧杯中连续充气,光照∶黑暗为12 h∶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