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美德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传统美德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礼仪之邦。我国人民一直都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近几十年里,中国人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失礼”的报道不绝于耳,在中学生群体当中,言语粗鲁,顶撞父母,不尊敬师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的行为,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德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是今天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下面就传统美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让学生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精忠报国,勇赴国难。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众多的士大夫用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邓世昌慷慨就义、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有的为国御侮,有的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从古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抛头颅、洒热血”,都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表现了崇高的忧国忧民精神。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实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光耀星繁,代代相传 。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教材中,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墨子、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4.自强不息,奋勇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它使我们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并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的记载,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创作《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从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到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铮铮铁骨,再到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立志勤学,终成大器。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 茧、映雪、借书、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备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的有力保障。
6.文明礼貌,仁者爱人。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它除了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外,对于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了 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社会,应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初中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我们应该时刻把 “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作统筹安排,全盘考虑,根据各个年级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