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食品遇上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亦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品行业可谓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虽历史悠久却历久弥新的永远的“朝阳产业”。
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正迅速渗透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蔓延至社会的角角落落。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是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朝阳产业”。
如果两个重要的“朝阳产业”相互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又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的主力军恰恰是食品饮料消费的主力军
如果将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发明列入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列,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投出反对票。在《时代》杂志评选出的12项最具影响力的小发明中,电脑和移动互联设备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计算机由“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是最近十数年的事,而互联网自诞生以降,也不过经历了二十余个年头,但是,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却迅若惊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1年11月,我国网民总数约为5.0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7.7%,较2010年底提高3.4个百分点。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第3季度,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3.96亿人,环比增速达7.7%。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形成一个“信息帝国”,而围绕这个“信息帝国”所形成的巨大商圈,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坐视的,食品行业亦不能免俗。据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716.1亿元,环比上涨17.1%,同比上涨72.7%。
一连串惊人的数据诉说着互联网的高歌猛进,那么,食品行业能否搭上这班“顺风车”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CNNIC最新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国内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10~39岁的年龄段。而食品饮料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与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在15~30岁的年轻消费者,两者具有天然的接近性,食品遇上互联网必将是“相得益彰”、“两全其美”的结局。
互联网与食品的结合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思想
互联网迅速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着。人们不知觉中,在网络浪潮的牵引下,潜移默化着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兴趣爱好。如此之多的变化发生在社会最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群身上,无疑会领一时风骚,乃至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催生了新兴的生活方式
假如,你突然厌倦了自己做饭的手艺,想奢侈一下祭拜五脏庙,而恰好你追捧的剧集即将上演新的一集,你不想错过首发时间,没有时间外出就餐的你该如何是好呢?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死结,我们必须在剧集和口福之间有所抉择,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需上网轻轻点击,便能完成预定、支付、外送一条龙服务。
假如,你突然很想念岭南的荔枝,希望能“日啖荔枝三百颗”,现今,除了“长作岭南人”之外,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只需光顾网购网站,完成订单和支付,成箱的荔枝便能迅速的出现在你身边。
互联网便捷性催生了新兴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便利快捷的完成消费活动,解决衣食住行的种种大事。近年来,团购等传统消费模式移植网络,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网络的魅力在此显露出迷人的一角,形成了时下火热的网购文化。
互联网使人们产生依赖
网络消费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的特性,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催生了弥漫着“宅腐”气息的亚文化。一大群年轻人自称“宅男”、“宅女”,终日足不出户,与电脑为伴,栖息在以电脑为圆心,臂长半径的狭小世界里。
其实,宅文化,不过是社会网络依赖症的众多表征之一。
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一书中将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总结为:
(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无法自拔而属于社会互动
现在,每天上一次网的人比每天上一次街的人要多,不少的“宅男宅女”更是整日足不出户。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满足几乎一切需求:消费、饮食、查阅、索引、交流……网络的魅力使网虫们难以自拔。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倘若饮食这等大事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那么很难再找出让网虫们出门的理由。整日足不出户,自然会削弱社会互动行为,形成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2).价值和行为选择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而今,网络购物和网络分享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有人在网络上消费美食,有人在微博中晒出自己的饮食起居,有人在博客中指点江山绘制着美食地图,有人利用BBS分享最新的食品安全资讯……假如,这些你都没做过,那么你很可能会被认为是“跟不上时代者”。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总是避免由于自己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在时尚的风向标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上述行为。
从众的行为也催生着从众的价值观。在人人都“晒”幸福的时代,难免会出现“炫富”、“拜金”的现象——别人晒出的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