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耳穴诊疗法胃痛篇
耳穴诊疗法 胃痛篇 进修医师:刘怀跃 2018-5-17 耳穴诊疗法医生:吃西药副作用太多:中药太苦,喝了就吐:扎针怕疼,一扎就晕针。怎么办?你这样我也没办法,总不能用嘴给你把病说好吧!我们试试耳穴治疗吧医生: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耳穴诊疗法的概念耳穴诊疗法: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耳针疗法也可称为耳穴诊疗法。二、耳穴的治病原理 耳穴与经络的关系《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记载: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而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而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合于宗脉;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另外,足阳明之筋,足少阳之筋,手太阳之筋,手少阳之筋均与耳有密切联系。以上说明手足三阳经与耳关系密切。手足三阴经主要通过它的别支(经别)合于阳经而和耳部相通。二、耳穴的治病原理 耳穴与脏腑的关系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耳者,肾之官也”。“肾气通于耳,肾合则耳能闻五音矣”。“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肝病者......虚者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肺主声,......令耳闻声”;“肺气虚则气少,......是以耳聋”。“心在窍为耳,......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舌者,寄见于耳,荣华在耳。”《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盖耳属足少阴肾之奇窍。耳所致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聪。实因水生于血,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总之,耳与经络和脏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当经络和脏腑功能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反应到耳部的穴位点。在临床上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和色泽的改变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可见,耳不仅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而且在病理改变上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刺激耳廓上不同的部位可以调节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治疗各种疾病。 耳穴治疗的原理调理阴阳气血以达平衡,扶正祛邪,使机体产生自然抗病能力穴位刺激药物作用特点:双向调节现代医学研究耳穴治疗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体液学研究其他有关学说的研究 生物控制学说 生物电学说 耳穴示意图三、耳穴的临床应用 (一)耳穴的适应症 耳穴治病有广、廉、简、验、无副作用等特点,适应证如下: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胃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5.其他 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二)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取穴 。2、按脏腑辨证取穴 。3、按经络辨证取穴 。4、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5、按临床经验取穴 。(三)操作方法 1.毫针法 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1)定穴和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录象/刺灸方法/其他/耳穴探查法.rm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电阻低,导电量大)作为针刺点,也可以寻找变色、丘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施术。 2.电针法 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电针器旋扭要慢慢旋动,逐步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l0一20min为宜。 3. 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皮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使用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廓,右手用镊子挟住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耳廓,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一疗程。 4.../../../录象/刺灸方法/其他/耳穴压籽法.rm压丸法../../../录象/刺灸方法/其他/耳穴压籽法.rm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压丸所选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时将王不留行贴附在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