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前置宾语构成及其作用
论前置宾语构成及其作用
摘要:结合医古文教学实际,从古代文献中搜集典型例句,对古代汉语中将宾语前置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类分析,指出这一语言现象的内在特点及其表达的特殊作用,以利于医古文的学习与教学。
关键词:医古文教学;前置宾语;例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72-03
按照汉语的一般结构规律,通常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而宾语在谓语之后。但在古汉语中,宾语在特定条件下,常超越其地位,有时提到动词谓语前,有时提到为它引荐的介词前,有时甚至提到整个句子之前。教科书一般把这种宾语提前现象,称之为“宾语前置”。拙文根据在医古文教学中收集的一些古文资料,试图对这种在特定条件下的前置宾语,进行分类分析。
一、依靠代词的复指作用,强调宾语,突出宾语所表达的意义,使宾语提前
这类前置宾语可分为两小类。
1.为突出和强调宾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代词“之”的复指作用,将宾语提前。这种提前有两种情况。①一种是提到动词谓语前。例:补前人之缺,救后人之难……又何罪之有?(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半身不遂叙》);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之谓也。(金·张从正《儒门侍亲》)。上述例句中1“何罪”是动词谓语“有”的宾语。2中“此”与3中“是”分别是两个动词谓语“谓”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的意义,使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且在前置宾语之后,再加一个代词“之”复指,以示强调和突出其义。②另一种是提到整个句子之前。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翻译这种前置宾语时,一是将前置宾语归还原位,即动词谓语之后,为加强此宾语所表述的意义,复指代词仍应译出。一是按原句结构形式翻译。例: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九》);是说也,人常疑之。(宋·苏轼《石钟山记》);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上三个例句中,宾语是“伤寒热病”、“是说”、“君父危??,赤子涂地”都提到句前,在该句动词谓语后加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强调和突出前置宾语所表述的意义。
2.依靠“唯(惟,维)……是”固定结构,将宾语提前,突出宾语所表达的意义。例:竞逐荣势,企踵权豪……惟名利是务。(汉·张机《伤寒论·自序》;补亦唯参术姜附是宜。(清·陆懋修《世补斋医书》;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三国·魏·嵇康《养生论》)。上三例句中,都是通过代词“是”的复指作用,将宾语提前。例1“名利是务”即“务名利”,例2“参术姜附是宜”即“宜参术姜附”,例3“五谷是见”即“见五谷”,“声色是耽”即“耽声色”。这种固定格式的特点是,在前置宾语的前面再加上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唯”(有的用“维”或“惟”),不但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前置宾语,而且还表示了这个前置宾主具有单一性和排他性的意义。这种固定结构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如“唯命是听”、“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必须注意的是,在古汉语中与这种固定结构相同的还有,如“唯(惟)……之”、“惟(唯)……之是”。例:夫惟病机之察。(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取其色之美,而不必唯土之信。(唐·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医之于药,何好何恶,惟当之是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例1“病机之察”即“察病机”。例2“土之信”即“信土”。例3“当之是求”即“求当”。例1中只用一个代词“之”复指,与“唯……是”结构同。例2与例1结构同。例3用两个代词“之是”复指,是双重复指,更进一步强调了前置宾语,从而使前置宾语的意义更加突出,更加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为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而使用双重复指的语言现象,仍存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如:“我只爱南天竹你这个人。”“你”和“这个人”,都是复指“南天竹”的,是双重复指。通过双重复指,进一步强调了“南天竹”。这在当今的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
尚须留意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时在前置宾语的前面,并不用范围副词“唯”(或“维”、“惟”)来作任何限制,而是用代词“他”或“是”作宾语,直接提前。例: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与薛寿鱼书》);日用不知,于今是赖。(唐·孔志约《新修本草·序》);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丹溪翁传》)。例1中“他”,是动词谓语“求”的前置宾语,例2中“是”,是动词谓语“赖”的前置宾语,例3中“是”,是动词谓语“习”的前置宾语。它们无须任何前置标志,如“唯”(或维、惟),或介词“以”等,而是直接将宾语提前。这种前置宾语,因为是用代词来充当的,所以其提前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