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文本在作文中活用
试论文本在作文中活用
【关键词】文本 作文教学 活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57-02
初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管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也无论现代文或者文言文,都堪称经典之作。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的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在作文时引用、模仿这些文本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技法,甚至有所创新或突破,那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该如何在作文中活用文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一、文本中好词佳句的活用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经典名著,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以其无可比拟的语言好、意境美、情感真流传至今,给予不同时代的人以美的享受和理的启迪。如果学生作文时能通过引用、化用、仿写等方式运用这些作品中的好词佳句,对于文章而言,不只是文采的提升,也是内涵的升华。
1.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典雅
语言典雅是指作文的语言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语言典雅是近几年来中考高分及满分作文中的一大亮色。要使语言典雅,在文章中不妨巧妙地运用一些诗词歌赋,或振文气,或显精炼,或增幽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诗词歌赋中的经典词句,如表达思乡的名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称颂友情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励志哲理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由于平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学生在写作当中学会了灵活运用古典诗词名句。例如有学生写以“快乐”为话题的作文,是这样开篇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是感受母爱后回味无穷的快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解疑答惑后豁然开朗的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读书带给我的快乐。”这样的开篇无疑使文章增色不少,也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除了诗词歌赋,在文章中运用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也同样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2.化用仿写——为内容营造几分生动谐???
在写作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名言佳句进行适当的化用和仿写,不仅能指引学生走进原句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学生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对于学生来说,既保持了原有的韵味,增添了文章的味道,又省去自己再造句的麻烦,一举两得。例如学习《理想》一课后,在写以“财富”为话题的作文时,某位学生是这样开篇的:“母爱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母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夜行的路;母爱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母爱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虽然作者只是把“理想”改为“母爱”,但却改得恰当贴切,令文章开头生动形象。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仿写课文中的特殊句子。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来表现生活、学习中的乐趣或烦恼;还可以指导学生仿写江河的诗歌《星星变奏曲》,用其中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诗,表达某种期盼。有学生学完鲁迅的《故乡》之后,模仿其中的名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来反映学校的食堂饭菜:“其实食堂的菜本不叫菜,吃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菜。”这样的改写让人忍俊不禁,又印象深刻。
二、文本中经典人物形象的活用
在初中语文文本当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多活用这些经典人物,同样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1.经典人物语言的活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是人物形象的代表符号,许多作品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无不以其个性化的语言深入读者心中,化为永恒。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经典名言,并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运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有学生是这样描写化学老师的:“只见林老师一手举起刚加热过的试管,用手稍微甩一甩,试管中随即冒出了无数小气泡,老师定睛往前一看,喃喃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顿时教室里乐翻了天,宛若孔乙己驾临。”该生巧借孔乙己之语把林老师幽默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经典人物外貌特征的活用
语文文本中的经典人物的外貌特征也让人印象深刻,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闰土、孔乙己、藤野先生等。如果在作文时,感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比较费劲,就可以借用文本中描写的人物外貌,使人物亲切可感。如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对人物进行神态描写:“王小娟从教室一出来,一心想着如何办好班里的学习园地,索性连宿舍也不回,只在广场的树下,时而远看大山出神,时而蹲在地下抠土,很有几分香菱学诗苦读之韵。”巧妙活用《香菱学诗》中人物的神态描写令王小娟冥思苦想之态跃然纸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