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文化史复习提纲.doc
第二讲
宗法定义:
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并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其中,血缘关系与观念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需要相互配合;土地固定决定人的相对定居性,使中国人更多的保留了血缘关系。关于祖先的崇拜,“宗”即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如:宗庙、祖庙。关于继承秩序,包括权力和财富的继承。如:部落首领产生于禅让制。
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主要特点:
①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如果没有嫡长子则根据庶子的大小来安排继承权。
②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均以嫡长子为宗子。
③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
首先,有权主持祭祀;其次,有权掌管本族财产;再次,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等事宜;还有,
对宗族成员有教导权和惩罚权。
五服:
五服是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必须遵循的丧葬制度。每种丧服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时间和行为
限制。
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制度体现了宗法制度的哪些特点:
1、父系众亲属重于母系、妻系众亲属。
2、服制轻重与血缘亲疏有关。
3、男子地位重于女子
4、嫡庶有别
宋代以后的家族特征
(1)宗谱
(2)宗祠(祠堂):供奉祖先神主,家族的象征。祭祀场所依辈次的先后和身份的尊卑行礼;处理家族事务,执行家法之所;教育本族子弟之所
(3)族产:族田分祭田、义田、学田等
(4)族规:①把尊祖敬宗、手足的原则具体化;②强调尊崇军权,履行对国家的义务;③规定了立后继承的原则和办法;④规定了不同成员的等级名分和行为准则;⑤规定了对违反族规的处罚办法
(5)族长:推举上台。有主持祭祀电力之权,主管祖产之权,对族人的教化和惩罚之权,处理组中个纠纷的权力
宗祠、族规、族长
宗祠(祠堂):供奉祖先神主,被视为家族的象征。用途:①祭祀场所 依辈次的先后和身份的尊卑行礼;②处理家族事务,执行家法之所;③教育本族子弟之所
族规:①把尊祖敬宗、手足的原则具体化;②强调尊崇军权,履行对国家的义务;③规定了立后继承的原则和办法;④规定了不同成员的等级名分和行为准则;⑤规定了对违反族规的处罚办法
家族制度存续的原因
族长:推举上台。①有主持祭祀典礼之权;②主管族产之权;③对族人的教化和惩罚之权,处理族中各种纠纷,调停争端的权力
家族制度存续的原因
(1)强调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亲情,这符合人的天性
(2)家族为个人和家庭提供部分保障:①人们对家庭有着生存上的依赖;②家是人们奋斗的重要价值目标;③保障,因“富不过三代”,因为a、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较为频繁;b、多子平均继承制下的土地与财富的分散;c、阶级矛盾尖锐
(3)家族成为人们精神的家园与情感归宿:①历史感,祖先崇拜;②归属感,家族的一份子;③道德感;④责任感
家族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1)重视血缘关系:海外华人,宗亲会,唐人街,遗产留给子女,甘愿做房奴,传统文化心里的“家”,家族企业;
(2)矗立人际关系时,将非血缘关系转换为血缘关系:兄弟,异性朋友;父子,师徒;地缘观念,同地域;业缘观念,同工作;
(3)禁锢、抹煞了个性与人性:依赖懒惰,狭隘自私,封闭守旧,等级严格,无独立自由,对人亲疏有别;
(4)与专制主义互为影响:①为专制主义提供滋生的土壤:a、通过不同称谓区分亲疏,以维护和区分宗族内部嫡庶尊卑的权力与义务;b、堂、表、外;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义妇顺;d、专制的核心在于等级制,其目的是为了区分君臣上下贵贱的权力与义务;②专制主义强化个人与家族的关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法株连九族
第三讲
谈谈你对《二十四孝》故事的认识
见笔记
孝道的演变
(1)产生或大兴于周代:尊祖敬宗,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含义向“善事父母”:孔子,孝道的理论始祖,使孝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将孝建立在“仁”上;曾子,儒家孝道理论的集大成者,孝道的泛化思想,将孝道和忠君联系起来;孟子,主张性善论,完善了儒家孝道的哲学基础;
(3)秦汉之际的《孝经》:“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明确提出以孝事君和以孝作忠;
(4)汉以孝治天下,从实践上使之政治化:举孝廉,奖孝悌;
(5)孝的登峰造极:①牺牲身体健康,妻子儿女,自己的生命以行孝(卧冰求鲤);②超越法律的孝:a、亲属相隐(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可隐瞒罪行,减免刑罚);b、存留养亲(非十恶大罪的从轻处罚,给老人养老送终);c、子弟代刑;d、血亲复仇
亲属相隐
指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均可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且减免刑罚。
孝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优点:
①造就了敬老养老、互助、注重社会风气的民族传统;
②突出强调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