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原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原则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原则   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此次演讲再次奏响了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习主席的倡议若得以实现,必将推动亚洲大陆腹地(中国西部—中亚)的再次崛起。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新起飞的基础   首先,经济一体化的政治障碍已被扫除。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向东西两个方向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开始经济转型。其中,波兰、东德等东欧国家已全面融入了欧洲经济圈;而中亚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转型阵痛之后,也纷纷走向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和融合。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亚五国与中国逐渐建立了政治信任和安全互信,经济合作势头迅猛。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方贸易额只有4.6亿美元,而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   其次,新的交通走廊初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兰新铁路西段与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接轨,标志着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它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所经线路很大一部分循古丝绸之路,因此又被称为现代“丝绸之路”。规划中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一旦建成,将更凸显中亚的交通枢纽地位,并给中国“西进”带来巨大便利。   此外,中国与中亚国家连接的主要干线公路均加入了亚洲公路网,由中国连云港经西安至霍尔果斯的国家高速公路与穿越中亚的欧洲E40号公路相连;中国已经开通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等地的直达航线。   由铁路、公路、空中航线组成的现代交通网已全面取代古代的驼队、马队等交通工具,天堑已变通途。   最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中东、中亚及南亚弧形地带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亚太及欧洲地区的安全,出于反恐与维持欧亚大陆总体稳定的需要,中美俄欧等世界重要政治力量均希望该地区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快速增长。   美国在遭遇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愈发觉得振兴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性,为此还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意图以阿富汗为中心,联合巴基斯坦和印度,整合该地区经济,在撤军后保持政治经济影响。俄罗斯通过政治、安全合作,借助传统影响,试图将中亚地区整合进“欧亚联盟”。欧盟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中亚的投入,2007年6月,欧盟出台对中亚发展新战略,正式将中亚纳入其周边战略之中。   中国经济外交如何助力?   目前,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塌陷最为严重的地带,该地带能否整合勃兴,并顺利联结东亚经济圈,不仅攸关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亦成为决定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发展前途的重要一环。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   经济合作的深度不仅取决于经济收益,更决定于政治关系,中国在整个中亚的政治社会影响力较美俄而言,依然有较大差距。而且,中亚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已成为美、俄、印度、日本和欧盟国家竞相角逐的地区,中国在此的任何重大动作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掣肘。此外,中亚各国发展较为不平衡,各国政府的决策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对这些劣势或潜在风险,中国应有清醒认识,不应盲目铺大摊子。就目前及未来10年的情形而言,范围上,应避免搞得过大,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行合作更为实际可行,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2+1)的模式应为首选;形式上,标准不可定得过高。应在巩固能源合作、贸易合作的同时,加大产业合作,可效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自贸区。在相关国家获得前期收益之后,再图其他。   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   中国无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引擎,但在推动合作时,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习主席在演讲中特意强调了循序渐进,他指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充分践行了这一原则。起初,中亚各国对同中国的能源合作顾虑重重,且首鼠两端。面对这种形势,中国自1997年始,与中亚国家在上游产业领域(包括勘探、开发、投资等领域)进行合作,合作成功并建立起信任后,扩展至中游产业领域即能源运输系统方面。   时至今日,无论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还是炼油、油气相关设备生产及工程服务,或是管道运输,以及油气贸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