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陈琦主讲)——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行为主义者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学习,他们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学习过程,而反对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但不同的行为派学习理论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包括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等。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采用实证主义的倾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地开创者。 (一)动物实验 桑代克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最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是猫开笼取食的实验。当代可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作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二)学习的联结说 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人和动物的学习规律是共通的,但人能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结。 (三)学习规律 桑代克提出3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 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2.练习律 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3.效果律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但其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 二、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原来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成了一种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成了由这种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应,这就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而且他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所广泛接受,因此,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第一个打出了行为主义的旗帜,他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及其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反应联结,从而形成了新的行为习惯。华生所做的一个让婴儿形成对兔子的恐惧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华生主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四点基本要素:(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反应的组合。(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的学习实验 斯金纳发明了一种叫“斯金纳箱”的学习实验装置,进行白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 (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后者是由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应答性行为,而操作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操作性条件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三)强化原理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能控制人的行为。 1.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做强化物。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他们都导致反应概率的增加。导致反应概率降低的才是惩罚。 强化还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 在实际教育中,不同学生对各种强化物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要注意: (1)要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 (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2.强化的程式 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分为:连续式和间隔式,间隔式又分为时间式间隔和比率式间隔,分别由分为定时、变时和定比率、变比率。 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连续强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而间隔强化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教学应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