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封旧内城学院门社区住宅类型研究及其空间演变
开封旧内城学院门社区住宅类型研究及其空间演变
摘 要:开封是北宋首都,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以学院门社区为对象,分析2000—2010年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对103间住居做了田野调查,对住宅地的形状,规模,住居的类型及其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开封;都城;社区;住居类型;四合院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1-68-(5)
1 研究对象及背景
本文以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开封为对象,研究其城市的形成过程及变化。以位于开封内城中心的学院门社区为调查街区,主要阐明了住宅地的形状、规模、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
开封的历史悠久,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五代后梁的太祖朱全忠出生于开封,开封也一时作为首都。后晋时期,开封才真正的成为首都。本文所考察的范围则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所建造的开封。可是,北宋的开封如今被埋在了地下。北宋以前开封虽然没有洪水,但是北宋灭亡以后,黄河的流向转向南,到了明清时期,几度受到洪水的侵害。现在的城墙是1841年大水以后再建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开封的历史变迁及其内城的现状作了阐明,而本文着重于对学院门社区的住居类型及其空间演变进行研究。
2 学院门社区简介
开封城内包括了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南开区和金明区的5个辖区。各个辖区里又由数个街道组成,如鼓楼区由6个街道办、24个社区构成,学院门社区是其中的一个。
2.1 学院门历史街区
学院门社区位于现在开封旧内城中央的东部,北宋时期皇城的西南位置。东面是草市街和北羊街,西面是北土街和南土街,南北分别由学院门街和财政厅街所夹着。北土街和南土街是与旧封丘门(北门)贯穿南北的大街。学院门社区范围是开封最早的回族集聚地,从北宋到19世纪末期又有大量犹太人入居,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居住地。
开封市政府于提交《开封历史文化名名城保护规划》,1985年得到批准。学院门社区所在的顺河回族保护区就是16块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图1)
2.2 学院门社区的设施分布
学院门社区的中规模商业设施大都集中在社区的西南以及北面。(图2)大型宾馆也都设立在主干道的旁边。医疗设施的医院只有1所。相反教育设施所占的面积比较大,社区内有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宗教设施有1座基督教堂和3座清真寺。
2.3 社区的变容
现在的开封城虽然是1841年大洪水以后重建的,但是其位置却位于金代城墙的位置,维持至今。2005年在城墙上发掘出的马道,证实了城墙在同一位置重建的说法。
关于开封的历史地图,光绪33年的较早也是较详细的。除此以外,民国3年、民国8年、民国28年的也比较详细。通过对2000年的地形图作比较,可以发现开封至少到1930年代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本专题的研究对象社区。
虽然学院门社区被指定为历史文化街区,但是2000年以后,街区变化尤其明显。用带有楼层标识的2000年的地形图(1/2000)来分析,街区内建立了多数的行政机关、医院、学校。
街区的整体变化加之Google Earth的分析如图3所示。首先,从2000年到2002年,北侧的财政厅街、西侧的北土街和南土街被拓宽改造。随着道路的扩张,沿街也兴建了大规模的商业网点。虽作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但在进入21世纪的短短2年时间,街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沿街的建设相比,街区内部还是基本保留了2000年以前的样子。
3 住居类型
3.1 住居概况
住居大致可分为传统住宅、商铺、多层住宅以及沿街商住楼几类。专用住宅的原型是四合院形式的住居形式。很遗憾,整个开封城内四合院基本上没有保留。在调查街区唯一保留的就是刘家大院。刘家大院建于1880年,由2座同样的三进式四合院组成(图4)。西侧的1号院,一进的部分仍作为住宅使用,二进和 三进则成了社区办公室;东侧的2号院,一进的部分成了空房,二进和三进为幼儿园所使用。
除商业集合住宅外,专用住宅、店屋的建筑构造和层数如图5所示。学院门社区的住居构造形式为木造+砖墙4.0%(36座)、RC造+砖墙5.8%(51座)、RC造5.8%(51座)、砖造84.6%(759座),其中大多数为砖造。关于层高,1层为75.4%(676座),2层为24.6%(221座)。
3.2 宅基地的规模和类型
学院门社区里,传统住宅和店铺可以确认到146处宅基地(图6),用地的形状各有不同,面宽平均为17.6m(最大53.5m,最小4.74m),进深平均为27.6m(最大88.0m,最小3.72m)(图7),其中二进的四合院约是开口20m×进深50m。
关于宅地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4类(图8):
a 基本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