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回归与升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回归与升华

传统文化回归与升华   “星星”之火,燎原中国   每年两会,明星委员都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今年,有观察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星委员们被追星的同时,经常还被追问“星星”。   3月5日,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问了一句:“你们都看网上时髦的那个剧,叫什么星星?”   记者追问的那个“星星”和王岐山提及的这个“星星”,是一部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它于2013年年底在韩国首播,在中国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已超过10亿。微博上,“星星迷”群体不乏大批当红明星;现实中,有粉丝在某报买下一个整版,向主演表白。本剧还带动了服饰、餐饮、音像、图书、旅游线路、通讯软件等相关产品的热销。   为什么来自境外的“星星”之火,能够在文化产品极度丰富、观众口味日益刁钻的今天,获得国人如此高的关注与认可,竟成燎原之势?仅从该剧分析,不难总结出演员、剧本、运作、互动等各个方面的成功之处;韩剧能够在中国长盛不衰,与韩国政府对文化输出的持续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运作的成熟等因素相关,而打动心灵、形成长时间吸引力的关键力量,则是“文化”―正如王岐山所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的确,韩剧里边,有许多让中国人会心一笑的“他乡故知”,这源自中韩两国之间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传播和吸收:中韩间的文化交流   据文献记载,韩国所在的朝鲜半岛与中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的箕子入朝鲜,如此算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中国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古代中国创造的光辉灿烂文化,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巨大的磁场力,吸引着朝鲜半岛,并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其文化发展。也就是说,古代中、朝间的文化交往,主要是中国的传播,以及朝鲜半岛的吸收和融合。这就使得两国在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1. 汉字的传播和使用   韩国古装剧常常会出现主人公读汉文著作、室内悬挂的字画上题写汉文的镜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朝鲜半岛是用汉字进???书面表达的,他们看的也是汉文书籍。一直到15世纪中期,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自己的文字―谚文,朝鲜使用汉字的历史才逐渐结束。   汉字何时开始传入朝鲜半岛,没有明确的记载。从理论上推断,箕子入朝鲜后,或许就已经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带了过去。不过,从朝鲜出土的各种中国钱币上的文字来看,最晚在战国时期,汉字就已经传入了朝鲜。两汉时期,随着中央在朝鲜半岛设置四个郡,汉字已成为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普遍使用的文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进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代。当时,位于北部的高句丽已有用汉字记事的著作《留记》,另外,汉文文献如“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等,已十分流行。南部的百济,同样使用汉字,考古出土的百济宁王余隆墓中的墓志和买地券,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特别是墓志的行文风格也与中国南朝的墓志相似。同样位于南部的新罗,接受汉字略晚一些,但由于国王的重视,汉字很快普及,还涌现出了许多擅长写汉文的人,强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尤其擅长外交文书,所写《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堪称佳作。   唐朝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并积极吸收唐朝文化,汉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地融入朝鲜语言之中。这一时期,新罗制定了一种“吏读”,其方法是借用汉字的音或义,来标记新罗语,从而方便人们对汉文书籍的阅读。与此同时,新罗学者的汉字情结更为浓厚,表现为对汉字书法的青睐。金生就是书法家中的佼佼者,时人称其隶、行、草皆入神,其作品《昌林寺碑》还传入中国,元代书法家赵孟?看后发出了“何地不生才”的感叹。   15世纪,朝鲜发明了谚文,其笔画类似汉字却非源于汉字,但它在语音和结构上则深深地受到汉字的影响。特别是结构,由于谚文是以字母音纵横组合成音节文字,因此它的字形仍然带有汉字方块字的特点,这是中朝文化交流的产物。   2. 儒学的东传   今天,有人说“韩国是个典型的儒教国家”,可见儒学在朝鲜半岛本土化程度之深。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14世纪末以前,传播的内容是汉唐儒学。西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尊孔读经蔚然成风,不仅在京城设立太学,而且在地方也设立学校。如此,朝鲜北部的“汉四郡”自然设有儒学。进入三国鼎立时代后,儒学最早传入高句丽。据史料记载,高句丽的小兽林王建立了“太学”和“扃堂”,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百济也较早地接受了儒学,特别是百济人王仁还把儒家经书带到了日本。新罗接触儒学相对晚些,值得一提的是真兴王在位时,将新罗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儒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