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矛盾人格.docVIP

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矛盾人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矛盾人格

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矛盾人格   摘 要:《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作品。在小说中,他主要描绘了三个人物:道连、贝泽尔和亨利。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反映了王尔德本人的矛盾人格。本文将基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试图解读他笔下这三个人物,以期发现一个真实的王尔德。   关键词:三重人格学说 《道连?格雷的画像》 王尔德   1. 引言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文坛怪才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就争议不断。学术界如今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日趋多样化。刘茂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这部作品,认为“王尔德并不是要抛弃道德追求,相反他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形式的道德,即已成为本能的道德。”(刘茂生 2005)陈蕾、崔雅萍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和本能学说出发,认为“王尔德所展现的格雷是作者自我的一种艺术??影,也是前者在现实社会压抑本我欲望的艺术升”(陈蕾 崔雅萍 2009)。孙建昌探寻了这部小说中的唯美主义思想,认为这部小说“是一篇艺术宣言,一部喜剧,而且――诚如有些批评家所指出的――是一篇道德寓言”(孙建昌 2006)。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出发,解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三个典型人格的代表,以期发现一个更加真实的王尔德。   2. 简述《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小说主要围绕三个主要人物展开:道连、贝泽尔和亨利。道连在贝泽尔的画室当模特,他的美貌给贝泽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感。贝泽尔的好朋友亨利勋爵在画室偶然见到道连后,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用他的思想影响着这个年轻人。道连被亨利的人生哲学所折服,认识到青春短暂韶华易逝,忍不住向那幅画许下荒唐的愿望,宁愿用灵魂交换永葆青春。果然,画像实现了他的愿望。之后,道连结实了女演员西碧儿,却因为西碧儿舍弃了艺术而抛弃了她,导致了西碧儿的自杀。这之后,道连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罪恶引来了画像的改变。但他仍然选择追求自己的欲望,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画家贝泽尔发现了道连的秘密,却遭道连杀人灭口。双手沾满罪恶鲜血的道连,终于因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下定决心毁掉这幅画。但是当他用刀刺向这幅画时,刀刺进的却是自己的心脏。道连最终回归成一具面容枯槁的尸体,而那幅画则还原成本来的样子,光彩依旧。   3.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晚期,弗洛伊德对他的人格理论做了修正,提出“三重人格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   本我是人原始的、与生俱来的一个无意识结构。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它遵循“快乐原则”,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快乐原则的调节”(高觉敷 1982)。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连结的中介。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意识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慢慢发展起来的,对本我与超我有缓冲和调节的功能。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超我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其功能在于规定道德的标准,并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的行为,限制本我的欲望与冲动。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着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求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但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4.从小说人物的三种人格看王尔德本人三重人格的交织与碰撞   4.1道连?格雷――本我的代表   故事的开头,道连?格雷只是一个单纯的美少年。亨利勋爵只凭道连的画像就断言“他是一个没有头脑的、美丽的生物”(荣如德译 1999 7)。彼时的道连犹如一块璞玉,使得贝泽尔和亨利都想以自己的方式雕琢它。   亨利勋爵有意地影响促使了道连本我的觉醒。他用华丽的辞藻赞颂着青春,夸大青春的意义。认识到青春短暂,年华终要消逝,道连向画许下了一个荒唐的愿望,“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变老,要什么我都给!” (荣如德译 1999 31)。在本我的驱使下,道连逐渐丧失了社会道德的约束,变得冷漠,决绝。他抛弃了爱上他的女演员西碧儿,致使她自杀。在道德和欲望之间,他选择了欲望,而他耻辱的重荷却交由肖像承担。在快乐原则的指导下,道连仗着英俊的外表和丰厚的遗产过着奢靡颓废的生活。与此同时,画像确实承担着道连经年累月的罪恶与堕落,变得越来越丑陋不堪,而道连却还维持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