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老人学弊与心病.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园老人学弊与心病

曲园老人学弊与心病   《古书疑义举例》是俞樾的“小学”名著,他在《自序》中指出,由于语言变迁、文字演变,使得“古书疑义所以日滋”,而他写作此书是要“使童蒙之子,习知其例,有所据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P1。以下凡引该书只标注页码)由此可见,《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阅读先秦古籍的入门书,“举例”不是“举出例证”,而是“发凡言例”,俞樾在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提炼、总结古籍中的语言文字规律,想要为学者阅读古书、考证疑难提供范例。《古书疑义举例》在学术史上享有盛誉,刘师培说:“幼读德清俞氏书,至《古书疑义举例》,叹为绝作,以为载籍之中,奥言隐词,解者纷歧,惟约举其例,以治群书,庶疑文冰释,盖发古今未有之奇也。”(P159)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将其与《经传释词》平列,称之为“训诂学之模范的名著”(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P63)。但是,深入考察《古书疑义举例》中的文献考据,却发现不少牵强武断、穿凿附会之处,甚至出现了知识错讹,让人颇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武断改字,任意删削。古籍传抄中多有文字的讹误缺衍,考据时需根据文例,参照不同版本、相关文献以求其原貌。这一工作应当格外审慎,俞樾却勇于改字、删字,往往有“改前可读、改后不通”的情况,如“二字误为一字例”:   《淮南子·人间篇》:“孙叔敖病疽将死。”按:病字、将字并衍文也,疽字乃“广且”二字之误。《说文·广部》:“广,痾也。人有疾痛,象倚箸之形。”……“孙叔敖广且死”,犹云“孙叔敖疾且死”也。其事亦见《列子·说符》篇、《吕氏春秋·异宝》篇,并作“孙叔敖疾将死”。将,犹且也。彼作疾,此作广,古今字耳。(P104)   俞樾谓“病”“将”为衍文,“疽”字乃“广且”之误,不免扦格不通、改易为难。按:“病疽将死”本无不通。疽为致命的恶疮,项羽的谋臣范增便是“疽发背而死”。《韩非子·外储说》:“军人有病疽者”,《史记·伍子胥列传》:“阖闾病创将死”,皆为其例。“广”为《说文》部首,在传世文献中从未见其独用,不宜作此;且“广”读女戹切,与“疾”非一字,断不能随意替代。至于所引《列子·说符》《吕氏春秋·异宝》作“孙叔敖疾将死”者,《古书疑义举例》尝言“一经自有一经之旨,牵合他书为说,往往失之”(P150),正可解此。   其二,牵强破读,偷换义项。破假借是阅读古籍的基本方法,如王念孙所言:“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P2)但俞樾的破读却多有牵强之处,非但不能“涣然冰释”,更令人困惑难信。如“以双声叠韵字代本字例”:   《夏小正》:“黑鸟浴。”《传》曰:“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按:飞乍高乍下,何以谓之浴,义不可通。浴者,俗之误字。《说文》:“俗,习也。”黑鸟浴,即黑鸟习也。《说文》:“习,数飞也。”《传》所谓飞乍高乍下者,正合数飞之义。(P56)   俞樾认为“浴”是“俗”的借字,《说文》训俗为“习”,训习为“数飞”,“数飞”正与“飞乍高乍下”相符。按:俗训为习,指“习俗”而言;习训为“数飞”,指“频繁练习飞翔”而言,两者并非同一义项,俞说实为偷换义项,断不可从。黄季刚先生在《说文段注小笺》中谓“黑鸟浴借为搐”(黄侃:《说文笺识》,中华书局,2006,P215),《广雅》:“搐,动也。”王念孙《疏证》:“搐之言踊也。”为上下踊动之义,与“飞乍高乍下”相符,远较俞说为长。   其三,大胆猜测,迂曲解文。先秦古籍的一些表述多与著作年代、相关史实相矛盾,这与古书非出于一手有关。面对这类现象,《古书疑义举例》中的一些考证极为大胆,近乎臆测。如“重文作二画而致误例”:   古人遇重文,止于字下加=画以识之,传写乃有致误者。……《庄子·肱箧篇》:“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谋,十二世有齐国。”《释文》曰:“自敬仲至庄子,九世知齐政,自太公和至威王,三世为齐侯,故云十二世。”按此说非也。本文是说田成子,不当追从敬仲数起。《庄子》原文本作“世世有齐国”,言自田成子之后世有齐国也。古书重文从省不书,止于字下作“=”识之,应作“世=有齐国”。传写误倒之,则为“二世有齐国”,于是其文不可通。而从田成子追数至敬仲,适得十二世,遂臆加“十”字于其上耳。(P105)   《肱箧》谓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与庄子年代不符。俞樾认为当作“世世有齐国”,重文写作“世=”,又误倒为“=世”,再误衍为“十二世”。把如此繁复的演变轨迹描述得如在目前,让人不免心生疑惑。事实上,《庄子》中杂糅了道家后学的论述,“十二世有齐国”很可能是他们的手笔。徐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