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宁 轮椅上基金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卫宁 轮椅上基金会

郑卫宁 轮椅上基金会   挣扎半生   在南国的深圳,因患先天重症血友病致残的郑卫宁与生活羁绊五十多年,如今活出了属于他的格局。他创立了“残友”集团,成立郑卫宁慈善基金会,帮助了无数和他一样身体残疾的朋友。尽管身体残疾,但他把自己的人生却雕刻得完完美美。   1955年,郑卫宁出生在大连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家族有遗传病史,舅舅和外公都患血友病,没活过47岁就过世了。而家族遗传病通常是传男不传女,郑卫宁恰好“幸运”地中了招。“我妈给我喂奶,我喝着喝着就满口鲜血,她知道,这又是一个血友病孩子。”   郑卫宁所患的甲型血友病又叫第Ⅷ因子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上这种病,几乎注定了他要忍受一生的折磨:全身缓慢持续渗血,出血部位极广、反复发生,形成血肿、关节变形。患者大多死于颅内出血。这样的病痛与生俱来,根本无需考虑如何去适应。郑卫宁觉得很庆幸,“往往是那些半路‘出家’的人更痛苦,我的病痛与生俱来,早已习惯。”   13岁时,郑卫宁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因为血友病人从小就被告知不能摔跤、不能磕磕碰碰,也丧失了学走路的机会。”13岁之前的郑卫宁只能坐地爬行,站立行走、奔跑像是天上的星辰,可望不可及。   因为行动不便,小时候的郑卫宁不曾走进学堂去识方块字。“小时候认字就是看哥哥姐姐的书,自己学习。汉字对我而言就是文字符号,我不知道它怎么读,没斟酌它怎么写,但是看的次数多了,就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郑卫宁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在9岁之前就读完了四大名著。“从书籍中获取的养分深深地滋养着我,也激励着千百如我一样身患残疾的朋友们,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一步步去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后来,郑卫宁赶上了十年文革,他彻底失去了步入校门的机会。“父亲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虽然那时候我已经站起来了,却依然无法走进学校。也是因为文革,我变成了残疾人。”文革期间,郑卫宁只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候发病了,我只能躺在床上流血,看着关节肿的比脑袋还大,直到它自己停止。没有药吃,没有血输。”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深浅浅的皱纹慢慢爬上郑卫宁的皮肤,他的腿开始萎缩,最后残疾。   1995年,为了能让郑卫宁安全输上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72岁的母亲带着郑卫宁来到当时唯一实行义务献血的深圳。郑卫宁想不出这个城市除了能让他活下去,还会带给他什么。   90年代的深圳,像个昂扬的年轻人。郑卫宁借着轮椅能够勉强前行,却不知道走向何方,他几乎静止的生活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一种抛弃感强烈地逼迫着他。为了摆脱内心的寂寞和空虚,郑卫宁不停地读书。1982年到1991年,郑卫宁苦读十年,考上湖北电视大学,先后学习中文、法律和企业管理三个专业并获取文凭。“那段时间几度抑郁,三次试图自杀。”因为残疾,耗尽家财,由亲人背负债务,徒然奔走于医院和药店,仍就无望地寸步难行,蹒跚难立于社会,孤独自卑地苟活于世,无为一生!这种苦难谁人能解?”郑卫宁用文字写出了自己的不安与挣扎。   用互联网“行走”   对于郑卫宁来说,40岁以前的人生盛满的只有疾病带来的疼痛、对于生活的无望。直到1997年接触互联网,他开始用互联网在这个世界行走、思考,甚至去帮助他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卫宁的妻子听说深圳高科技交易会开幕的消息,她推着郑卫宁来到高交会现场。“心中的希望就是互联网——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位参会的企业家说过,没有互联网,人们只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漂泊,是一座座信息孤岛。有了互联网,人们就可以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郑卫宁这样感慨。参加了这次会议后,对生活几乎绝望的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开始思考着换一种活法。   1997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40岁的郑卫宁一头扎进去,整天泡在互联网上。他发现自己‘寸步难行’的状态和渴望新知的心态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平衡。”通过深圳义工联,郑卫宁找到了同样热爱互联网的5名残疾朋友,邀请他们一同住进家里,开始向一位退休老教师学习互联网知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郑卫宁母亲留下的存款所剩无几,他们几人日常的开销、生活费开始成了郑卫宁眼前的大问题。“那时候,我想既然我可以在网络上做这么多事情,我也可以用网络来帮助更多和我一样挣扎求知的残疾人。”于是,一个6个人的团队在深圳郊区的筒子楼里开始摸索着创建残疾人的联盟,成立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   这是一个以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型综合网站,设计内容包括残疾人生活、就业、交友、学习等等。网站成立的第一年,就在全球残疾人福利网站中创下点击率最高的记录,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残障人士走进网络生活,并且帮助许多残疾人就业。   成立基金会 帮助“一群人”   2009年,郑卫宁将公司正式注册成为残友集团,集团有残友软件、残友动漫等九个分公司,同时它还有深圳市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