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时代和“时代阐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阐释时代和“时代阐释”

阐释时代和“时代阐释”   2013年,一个特别的公益广告席卷了整个中国。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大屏幕,到成都地铁里的大灯箱,以及天津、南京、青岛、西安……几乎所有中国城市的工地围挡板上,都可以看到一组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丰子恺漫画等传统艺术为表达方式的宣传画。   那个一袭红衣、小手托着下巴、圆圆滚滚的胖女娃,伴着“中国梦,我的梦”的大主题,获得了覆盖大江南北的出镜率。她的创作者—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林钢,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被自己命名为“憧憬”的彩塑作品,会被这样“发现并升华”。   传统艺术何以安身立命   清朝末年,擅长捏泥人的穷孩子张明山将泥塑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家族生意,开创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著名流派,并得名“泥人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内忧外患,在天津这个商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泥人张”的绝活不仅传承了下来,还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1949年之后,张氏的几位传人有的做了天津市文史馆馆长,有的受聘到中央美院等高校任教。而对保存“泥人张”流派的彩塑工艺最为重要的是,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归天津市文化局下属,并招收了第一批学员。“泥人张”正式成为一个事业单位。   “按现在的话来说,这其实就是抢救。”“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钢告诉本刊记者,其实当时张家的后人已经没有几个在做泥人了,如果当时不成立这个工作室,不招收学员,“泥人张”很可能早就濒临失传的境地。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一直不断从美院招收毕业生,教给他们这一传统工艺,培养出的几代学徒有的陆续转行,有的留下钻研精进。许多优秀的学徒在学习掌握“泥人张”传统技法的同时,开创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虽然说艺术有它的生命力,但是传统的东西与现在毕竟是有隔膜的。就比如说京剧,现在的人如果不是从小长期接触,很难对它有兴趣。所以,传统艺术有没有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差别会很大。”与林钢同时期进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玉生对??刊记者说。   张玉生所说的“差别”,在天津三大民间艺术的不同命运上就能体现。半个世纪前,“泥人张”成立了工作室,杨柳青年画成立了画社,都归文化局管,不仅搜集、留存了很多珍贵的老作品,也都开枝散叶,培养出了几代传人。然而,一百多年前同样出名,和“泥人张”一样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天津“风筝魏”却逐渐式微。   1949年以后,“风筝魏”没有像“泥人张”那样成立工作室,一直局限于家族内部传承。今天,虽然还有魏氏后人以“风筝魏”为名开风筝店,但一些古法手艺已经失传,作为一门工艺流派,它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计划经济时代,“事业编制”为搞工艺美术的人们提供了重要平台。他们不仅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相对充裕的创作时间,也获得了“采风”的合法身份。民间的彩塑艺术灵感源于生活,“泥人张”的工艺美术师和学徒们每年都会外出“体验生活”以获取灵感和素材,作品也因此记录见证阐释着时代精神。   1978年,第五代“泥人张”的代表人物杨志忠创作了一件佤族少年跟几只鹅“打架”的泥塑,被选入了人教社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课文名叫《颗粒归公》,讲述的是“弟弟”为了保护公家的粮食跟自家的鹅对峙,被路过的“泥人张”看见并表扬,然后为他塑像的故事。佤族少年双手高高托举着麦穗,睁大圆圆的眼睛瞪着几只跟他抢粮食的鹅,这个艺术形象以及“大公无私”的教育阐释,一起留存在许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   “现在我们也会下乡采风,但是跟那个年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张玉生告诉本刊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他和林钢一起到河北兴隆的乡村体验生活,出发前,先要拿本地粮票换全国粮票,到单位开介绍信、盖章。到了河北之后,要先到当地县里交介绍信,然后让县里的文化局或者宣传部再开一个介绍信到乡镇,乡镇里再给安排一个接待他们的村子,在老乡家里吃住。白天,大人们下地干活去了,他们就跟村子里的小孩一起玩,给他们捏泥人。   正因如此,从“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陈列在橱窗里的成千上万件作品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找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记忆。而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又被一代代的欣赏者发掘、阐释,赋予新的意义,投射进现实中去,表达人们新的想法和价值观。   2013年,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还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孙永升的一套作品─《村官》。一个女大学生村官,背着背包,戴着鸭舌帽,蹲在地上跟老乡一面交谈,一面用本子做笔记。其形象与村官的传统形象迥然不同。   有趣的是,因为那位女大学生村官的形象太像记者,所以在“中国梦”系列宣传画里,这组作品被改名为“新闻战线走转改,基层采访中国梦”。   面临考验的杨柳青   与“泥人张”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