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应用效果研究
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效果,为三七育苗方法的改进和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覆盖方式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土温及容重进行取样测定,同时调查记录田间三七出苗率、种苗质量。结果:同传统松毛或稻草单覆盖相比,三七育苗床畦面采用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式,可减少育苗初期浇水量2/3以上,松毛或稻草+地膜的双覆盖方式三七种子播种到出苗的40 d内不用浇水,保持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30%左右和土温稳定在9~16.5 ℃,促进畦面土壤疏松,防止田间倒春寒危害,从而显著提早三七出苗期,提高田间出苗率、出苗整齐率和种苗质量。仅采用松毛或稻草的单覆盖方式保水、保温效果较差,需12 d左右浇施一遍水,三七田间出苗时间较双覆盖处理晚14 d,出苗盛期晚24~26 d,出苗率低11.3%~18.7%,且松毛的效果要优于稻草。采用地膜单覆盖虽然有较好保水、保温效果,促进三七出苗和提高发芽率,但存在日均土温变化较大、田间土壤易板结,畦面青苔、杂草较多,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的不足。结论:生产上建议三七种子播种期采用松毛+地膜双覆盖方式,以节水抗旱、节省劳力,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苗质量,出苗盛期后揭掉地膜采用松毛单覆盖的方式进行苗期管护。
[关键词] 三七;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ke.) F. H. 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在我国中医药事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云南文山及其周边地区为三七主产区,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了1万hm2,其中三七种苗的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三七采用种子育苗,三七种子为典型的胚后熟类型[2],种子出苗对水分需求极大,生产上播种后要保证一定田间土壤水分和温度才能保证三七种子正常发芽[3]。一直以来,云南三七种植受水资源分布不均、出苗期干旱等因素制约,加之连续多年云南春季大旱,进一步加大了三七育苗的缺水抗旱成本。而且,文山州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三七种植地田间土壤保水性能较差。在三七育苗上研究开发节水保墒的技术已是迫切所需。
覆盖栽培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使用秸秆和树叶进行覆盖具有改土蓄水、保水、保土、培肥、抑草等多种功效,且具有来源丰富、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的优点[4],在三七种植上被广泛应用。另有研究表明,地膜覆盖能提高三七苗床土壤温度及含水率、种苗质量和存苗率[5],但存在着三七破膜出苗麻烦、田间杂草和青苔较多以及后期土壤易板结等弊端,限制其在三七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结合起来的双覆盖技术,可综合两者优点,有效克服单秸秆覆盖导致地温下降和单地膜覆盖杂草较多、地力消耗过重的弊端,近年来在烟草、玉米栽培上被广泛应用推广 [6-8]。本文在三七传统秸秆和树叶覆盖种植的基础上,研究了秸秆(树叶)和地膜双覆盖技术在三七育苗上的应用效果,旨在开发三七育苗的节水保墒技术,为改进三七育苗技术和提出三七综合抗旱技术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设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哨街道的试验基地。试验地地理信息:东经 102°58′49.050″,北纬 25°11′8.028″,海拔(1 986±1.2) m,坡向东南132°,田间坡度?5°。试验基地属北纬亚热带地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5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 ℃,日照数年均2 445.6 h,日照率56%,全年降水量约1 031 mm(其中5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相对湿度为74%,全年无霜期均在240 d以上。试验地种植三七之前为荒草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 pH 5.57,有机质5.06 g?kg-1,全氮0.106%,全磷0.049%,全钾2.31%,碱解氮61.00 mg?kg-1,有效磷1.20 mg?kg-1,速效钾72.00 mg?kg-1。
1.2 试验材料 供试三七种子购于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三七市场,播种前种子去除果皮后贮藏于含水量20%左右的湿砂中促进种子后熟。地膜为农用地膜,厚度为0.015 mm。稻草(不用剪铡)、松毛(松树叶)、钙镁磷肥(P2O5 18%),复合肥(N-P2O5-K2O为10∶5∶10),有机堆肥均购于试验地周边地区。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1月26日播种。播种前3个月先对耕地进行深翻耙整3遍,并在播种前15 d开沟施入有机肥15 000 kg?hm-2,复合肥150
文档评论(0)